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建设
荆门市召开“巨型稻+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现场交流会
2018-07-16 10:09|文章来源:

荆门市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稻鱼产业的重要增效模式,占到了水稻种植面积的近1/3。稻农自发挖田建池,规模成倍增长,分布范围零散面广。且由于相比较而言“虾贵稻贱”,稻虾养殖户“重虾轻稻、养虾弃稻”现象普遍,加上面积扩大过快,许多虾农养虾技术掌握不到位,“懂虾不懂稻或懂稻不懂虾”的“半懂之人”大量存在,现实生产中死苗死虾较为严重,各种改水除杂、防病治虫、脱壳助长等制剂或添加剂“满天飞”,超用滥用和有病乱投医,加重了对稻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污染。因此,创新开展的“巨型稻+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研究”,筛选虾稻田最适宜水稻新品种和建立小龙虾无抗健康养殖标准化方法,引导并实现“双水”即虾、稻产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QQ图片20180716095411.jpg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农技服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过前期考察和创新设计,率先引进“巨型稻”水稻新品种和无抗健康养殖分子配方产品,开展了“巨型稻+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研究”,试验基地安排在东宝区子陵铺镇四坪村(敬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冢村(昌兴家庭农场)和漳河新区谭店村(新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同乐村(同丰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四个基地包括新、老稻虾田合计面积约60亩。

QQ图片20180716100536.png

巨型稻于5月初播种育苗,6月上旬移栽,稻虾田统一按照按每4穴一组和80厘米宽间距,即每平方米栽4穴,每亩超稀植2700穴。移栽时苗高40-50厘米,比同田杂交稻秧苗约高1倍,单株分蘖多1-2个,初现巨型雏形。据前几天大田苗情调查,田间苗高达1米左右,每蔸平均35-40根苗,单穴叶展宽接近80厘米,开始小封行,巨型稻遮光调温和更适宜小龙虾生长的丰产苗架环境基本搭建形成。近期将对水体水质、虾密度、虾产量、虾质量等进行一次调查,初步分析无抗健康养殖分子配方产品的使用效果,适当增加灌溉水量(田面水层达到30厘米左右),同时补投一次虾苗,力争创建一套巨型稻+小龙虾无抗健康养殖生态立体种养新方法。

TIM图片20180713154015.jpg

7月10日,项目技术专家组织试验基地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学习交流,详细安排了下一段田间操作管理事项,以期确保形成科学实用的创新成果。(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农技服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  潘典进)

荆门市科协供稿

编辑:唐华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