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综合报道
科技日报:完善科研伦理规范 确保科技向善
2023-07-18 09:01|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7月4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的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全国征文大赛正式公布获奖名单。大赛围绕科技伦理、学术规范等议题广泛征集学术论文、观点研究和公众科普文章。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大赛评委和获奖文章作者,通过他们了解当前我国科技伦理研究的相关情况。

科技发展进入伦理问题频发新阶段

“当代科技发展实际上进入到一个社会伦理问题频繁爆发的新阶段,社会伦理问题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本次大赛评委、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正风说,不论是生命科学还是数字技术,新兴科技领域大多和人有直接相关性。

大赛评委、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演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在高度市场化、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被放大。世界各国不断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就是为了解决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融合加速的‘双刃剑’效应。”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伦理原则、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六个方面,作出了全面且明确的部署,标志着中国科技伦理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赵志耘说。

尝试解决重点科研领域伦理问题

此次征文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生命伦理和科研诚信等方面。其中,人工智能作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涵盖媒体、医学、艺术等领域,成为本次征文的焦点问题。

西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婧怡在其学术论文类一等奖作品中指出,算法技术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极易遭到人为滥用,可能造成“全视监视”“算法鸿沟”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应完善相关法律,同时细化算法在各阶段的管理规则,进而有效化解算法伦理的困境。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生崔盛兰、教授刘芳的文章获得观点研究类一等奖,他们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艺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两类侵权问题,从政策保护、技术改进,艺术家参与等多元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生命伦理学也是征文关注焦点之一。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梅春英、山东工商学院信电学院副教授徐学华在其学术论文类二等奖作品《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治理什么、谁来治理与如何治理》中指出,伦理治理是人类基因增强的治理方式的基础和核心。明确其治理对象、主体、原则和路径,有助于促进人类基因增强技术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科研诚信是科技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刘小鹏、研究员贺飞在学术论文类二等奖作品中指出,学术不端问题认定是从调查向处理过渡的关键环节,但认定很难形成普遍适用的客观标准。作者通过系统梳理,认为认定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包括受理条件的充分性、责任人的确定、认定依据的有效性、认定的主观角度等方面。

科技伦理治理须久久为功

去年3月《意见》发布以来,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国内科研伦理治理的组织机制、伦理审查程序、审查标准等不断健全。赵志耘介绍说,国家层面看,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内部设立了领域性分委员会,推进各领域高风险伦理活动的研究与清单编制工作。地方层面看,多地政府大力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先后出台《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监督工作计划》《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建设方案》等法规,因地制宜规范科研工作和科技产业发展。

在赵志耘看来,随着科技活动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不断提升,制定完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伦理规范内化为科研人员的价值观,将从根源上促进科技向善。

李正风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伦理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建设以及相关人才培养仍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会不断面临新挑战。”李正风强调了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技伦理知识和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在大、中、小学也要加强科技伦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科技伦理的意识,熟悉科技伦理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当然,落实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加强科技伦理本身的研究。”李正风说。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