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咸宁市科协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03-21 15:21|文章来源: 咸宁市科协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落实年,咸宁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科协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与科协事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力促进科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服务大局,助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

1.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2018年我市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建站总数达56家,并将建站工作的重心转向内涵式发展。对接“天津院士专家咸宁行”暨“站点引才”项目活动,邀请以天津为主的17位院士专家集聚咸宁,对接我市项目需求34项。湖北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喜马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省唯一一家企业入围中国科协创新服务企业成果展,组织4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湖北区域赛取得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的良好成绩。

2.实施“三大攻坚战”工程。出台《市科协关于团结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方案》。组织科技专家约220人,建设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团队26支,带动脱贫444户3190人。在石垅村引进武汉军威集团实施“银杏-铁皮石斛”种植项目,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编印“打造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科普读本12600册,组织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围绕村风村貌整治、环境治理、污染处理开展环保宣传,号召1300余名青少年投入到环保公益事业。利用“咸宁科协网”、科协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金融诈骗、非法融资等金融秩序问题的防范宣传教育,联合市金融办开展金融风险防范知识进乡村、进社区宣传活动,切实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3.强化科技智库建设。围绕我市“创新人才培养”、“助力三大攻坚”、“咸宁绿色崛起”等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创建咸宁中药材专业市场,推动鄂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课题入选湖北省地方区域战略咨询行动计划。开展“咸宁科技思想库”课题研究43项,我市“创新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研究”等3项课题入选省科协科技思想库。开展咸宁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评选,评出获奖论文17篇。联合湖北科技学院和有关市直单位创办“香城论坛”,搭建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平台—杏林论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凝心聚力,增强人才服务质量和实效

1.拓宽人才举荐渠道。我市19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当选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桂香农匠”服务团队入围省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黄新阶、刘清平等8名奋战在科研一线、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在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等媒体得到集中宣传;春节市委组织慰问李良、曾希望等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魏琴等5人荣获省级科普日先进个人奖,营造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

2.搭建联络服务平台。围绕“园林城市建设”成立风景园林学会,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成立青少年创客教育协会。建立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点,及时、准确了解科技工作者群体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开设咸宁科协网上“代表委员之家”专栏和代表委员“微信群”,成为代表委员知会事、明科情的重要载体;建立科协常委视察制度,发挥科协常委在各行业的号召力、影响力;在科协网站增设“政策法规”“领导信箱”,及时向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政策,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

3.营造干事创业环境。继续实施“双百工程”(百名青年教师下基层,百名企业高管上讲堂),组织福人金身、金力液压、祥天空气能等12家企业与湖北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派驻博士教师驻点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出台咸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细则、对外开放“黄金十条”等相关政策,对2017年度认定的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平台建设等相关科技创新活动给予513.55万元奖励。咸安区科协创办农函大咸安分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

(三)提质增效,构建普惠共享的科普公共服务

1.创建科普活动品牌。以“科普游园”方式举办2018年咸宁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增强公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咸宁市科协、崇阳县科协获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国科协表扬;赤壁市科协和5名个人分别获湖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及先进个人。邀请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团队在我市做科普报告16场,惠及中小学生和公务员5000余人。在咸宁电台开设“科协之声”栏目,收听覆盖全市6县市区,到达率93%,覆盖人口200万。新建“科普e站”12个,构建线上线下“科普全媒体传播网络”。

2.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送作品参加第33届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创新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5项,继续保持省级赛事该类项目第二位置;举办第五届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3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20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一等奖30件、二等奖61件、三等奖118件;机器人竞赛类一等奖16人、二等奖32人、三等奖62人;优秀科技教师18名、优秀组织单位6个。通城县实验小学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科技实践活动”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2017年农村青少年优秀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咸宁市温泉中学获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3.完善科普阵地建设。实施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项目4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项目6项,获科普专项奖补资金269万元。新增2019年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普示范基地项目2个、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项目4项,预计共可获2019年科普专项经费补奖资金270万元。新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4家,继续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合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和拓展,将社区科普服务融入社区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4.创新科普宣传形式。组织《纲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我们在行动”、香城蓝盾、“大美咸宁·家在青山绿水间”等优秀环保摄影作品评选,围绕科普旅游、健康扶贫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嘉鱼县科协在《今日嘉鱼》报开辟科普之窗专栏,结合“红色文艺轻骑兵”宣传活动制作《科学普及惠民生》文艺节目,通过“村村响”工程将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2018年咸宁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7.4%,比2016年增长了2%。

(四)拓展思路,强规范促自身能力提高

1.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出台《加强全市乡镇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科协组织向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企业延伸。咸安区作为省级科协基层组织建设“3+1”试点区县,召开全市科协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暨“3+1”试点工作现场会,出台《咸宁市科协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导6个县市区明确1-2个“3+1”试点乡镇,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三长”进入乡镇科协班子,让科协组织真正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惠及群众。

2.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党建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以党建带乡镇科协建设 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咸宁市学会党建工作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依托“科普e站”平台,将“党建宣传”延伸至各企业、社区、乡镇等基层一线;建设“红色驿站”,以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为示范站点,推进党建服务常态化、品牌化,实现服务功能向末端延伸。

3.从严干部作风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针对重点岗位、人员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决杜绝在科普项目实施工作中优亲厚友现象;深入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立驻村工作队,建立结对帮扶队伍,确保精准脱贫年度任务完成。实施“科协大提能”行动,举办“业务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科协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业务水平;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教授学者对全市科技工作者做专题辅导报告,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之年。今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实施“五大行动”,加强“两项建设”,服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建功立业新时代。 

一、坚持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

1.强化思想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结合科协工作实际开展研学、导学,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坚持学用结合,学以促干,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

2.强化政治引领。把讲政治、守规矩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坚定“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加快制定完善市科协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干部管理全过程,对错误言行要坚决斗争、敢于亮剑。

3.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充分发挥科协党组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会、协会党建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教育活动,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施“接长手臂”行动,推进深化改革

4.夯实基层基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指示精神,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接长科协“有形之手”。进一步巩固县、乡科协组织建设成果,推进科协组织向村(社区)延伸;进一步提升基层科协组织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围绕建立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利用乡镇政务大厅(村党员服务中心)开展科普宣传、探索建立科普公园(广场)等三个方面加大督办力度,切实解决只挂牌不服务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型企业、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科协组织建设,重点支持条件成熟的单位开展规范化建设。

5.攻坚改革短板。进一步扩大基层科协组织“3+1”试点范围,支持咸安区建设全省试点区,促进其他县市建设1-2个试点乡镇,打造6个乡镇示范点,提高试点质量;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学会、协会的履职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市科协所属学会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专(兼)职化。

6.创新方式方法。聚焦借力、联力、聚力,延伸科协“无形之手”。借助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联合所属学会协会科技工作者力量、凝聚市、县、乡、村(社区)及高校、企业、园区、科研机构科协人员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开展科普大联合大协作上探索新途径,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三、实施“建家搭桥”行动,服务科技工作者

7.构建互联互通桥梁。完善市科协网站服务端口,加强双向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和呼声,协助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拓展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渠道;加强与所属学会、协会联系,选择5个学会试点,在解决联系不紧不亲问题上做出探索,切实当好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召开四届五次全委会,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切实发挥代表委员的号召力、影响力,使文来文往变成人来人往。

8.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市委“133”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由有关学会牵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在全市有影响、有成效的精品学术活动,以学术交流促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9.畅通推介宣传渠道。加强与上级科协组织联系,积极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省有关科技奖项的遴选,进入省级学会、协会机构;加强与企业及农村新经济组织联系,积极帮助科技工作者开展产研联姻合作;争取市政府支持,继续组织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运用融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对咸宁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专家建功”行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10.组织“专家咸宁行”。围绕做好“三篇文章”和五大千亿产业,联合市有关部门,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咸宁专家县乡行”“乡土人才垄上行”活动,组织科技人才进机关、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进田头,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科技兴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咸宁发展大局。

11.建优“专家工作站”。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动态管理,加强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的指导支持,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好的工作站点,实现站点建设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力争新建院士专家工作5家。

12.助力“三大攻坚战”。组织专家服务,联合有关部门,探索组建防范重大风险专家服务团、环境保护专家服务团、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开展巡回报告、你问我答、产学合作、实用技术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等活动,为“三大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开展科普宣传,利用“咸宁科协网”、“咸宁科协”微信公众号开展常态化宣传,利用报刊、电视、新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利用世界环境日、扶贫日等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风险意识、环保意识和科技脱贫意识。继续抓好南林桥镇石垅村精准脱贫帮扶工作,积极参加全市科技扶贫早春行活动。

五、实施“科普在身边”行动,服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13.聚焦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健全体制机制,在市政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咸宁市公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要求,推动将工作任务纳入各单位工作计划;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互动和成果共享,做到齐抓共管,守土有责;创新工作思路,坚持重心下移、公平科普、前沿科技、群众关切、科技权威、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原则,加强科普公共产品供给;突出四类重点人群,推进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四进”行动;协调推进科普志愿者、科技辅导员、科普宣传员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14.擦亮四个主题活动品牌。继续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报告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4个科普活动品牌,使老活动有新做法、新亮点。

15.拓展四个流动科普渠道。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探索公交车科普、电影院科普途径;加强信息化科普建设,提升移动终端科普质量;争取省科协支持,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在拓展流动科普渠道上取得突破。同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搞好科普融合。

16.培植四类科普惠民基地。加强省级产业科普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民社区、中小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谋划,至少建设2示范点,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推进有条件的县级科技馆免费开放。

六、实施“成果上案头”行动,服务科学决策

17.加强科技智库建设。完善市级科技智库自然科学优秀人才库,升级为覆盖学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新型智库网络;充实“咸宁科技思想库”,针对结咸宁发展实践需要,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逐步实现活动找得到人,思想进得了库,决策参考见得了效。

18.加强学术研究引导。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实用型、应用型、技术型研究,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机关、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彰显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使之上得了案头,进得了车间,下得了田头,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19.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办好办好科协门户网站,《咸宁科协信息》,重点报送重大科技动态、高质量科研成果、科技工作者建功事迹和呼声、各部门科普工作做法、科协工作动态等,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七、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担当,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岗双带”,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加强党建指导,在有条件的学会、基地设立“红色驿站”;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力争创建红旗党支部,完成机关党支部换届工作,推进党员志愿者活动、党员扶贫日活动。

2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关于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组会议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认真过好组织生活,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积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歪风邪气。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多形式组织警示教育宣传,加强风险防控和作风监督;推行谈话提醒制度,及时预防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引导干部职工时刻筑牢廉洁自律防线,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抓早抓小”“抓常抓长”;把执纪监督作为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努力构建“三不腐”机制。

八、加强自身建设,彰显部门良好形象

23.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投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抓好保密工作,组织开展好保密工作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档案工作,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4.开展平安法治建设。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依法履职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宣传,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加强单位安全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扫黑除恶”力度,加强突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抓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

25.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时效性,最大限度控制预算资金结余结转,以工作的实施加快资金使用,以资金使用倒逼工作推进;严格机关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强化专项经费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事办好,把钱用好。

2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继续开展科协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科协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重点,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问题,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强化工作考核,制定2019年度计划任务,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预算化的要求,将责任分解到领导、到部室、到个人、到时间节点,做到责任上肩,确保年度工作顺利推进;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真正培养造就一支心系科协、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