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科协  >  黄冈市科协
黄冈日报刊发《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有效增量”——看市科协如何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强县工程》
2024-05-30 17:50|文章来源:黄冈市科协

372115158.jpg

建立5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企业链上“最强大脑”,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设科技小院10家,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做强做精红薯、菊花、蕲艾等特色产业,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邀请20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黄冈,聚焦企业需求,开展智汇产业链等活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打造25个特色“科普e站”试点,打通基层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探索科协组织参与共同缔造和基层治理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近年来,全市科协聚焦强县工程16项重点工作,扎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职责,围绕“引好路、牵好线、搭好桥,建好家”的目标,提升服务效能,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贡献科协力量。

为企业链上“最强大脑”,锻造新质生产力

高纯钛酸钡被称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材料”,是生产高端电子敏感元器件的重要原料,随着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异军突起,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但传统的高纯钛酸钡粉体制备方法,存在产品性能不稳定、指标波动大、颗粒易团聚等难题,一度让湖北亚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在市场上愁眉不展。

2022年5月,在市、县科协争取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程晓敏将专家工作站设在亚星电子。

作为亚星电子研发总负责人,程晓敏携手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最优“钡钛比”范围和技术方法,研究出实现高稳定性钛酸钡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工艺路线和批量生产技术,进军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行业。

“新工艺生产的高纯钛酸钡粉体4万元一吨,仅这一项就给公司新增产值约2000万元。”亚星电子总经理杜红梅说,专家工作站设立两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去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用于高纯钛酸钡粉体材料生产的粉碎装置,还获得海外专利,将进军国际市场。

院士专家站,为企业链上“最强大脑”,锻造新质生产力。祥云(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专家团队联合成立湖北省武穴磷氟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助力祥云集团成为黄冈首个产值过百亿的工业企业。

5月8日,黄梅县湖北华方装备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及其团队共同组建院士工作站获得省科协批复,标志着自2019年以来,我市院士工作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锻造新质生产力,科创平台支撑是关键。”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彭学海介绍,近年来,市科协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81家,有效期内50家,共引进二级教授50名、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150余名,工作站分布在农林牧渔、制造业、大健康产业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推动“引进一名院士专家,带动一家企业,培养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

市科协引进湖北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落户黄冈高新区,整个项目可年产12000台(套)高压成套电气设备,预计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超过600万元。

聚焦科学决策,深化“智库+产业”模式,每年立项10余个课题。《黄冈市重点产业科技人才状况研究报告》《大别山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建筑业绿色转型省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多项课题正在转化生效。

共建科技小院,“慧”就农业转型升级新图景

紫檀红6100株、骑龙红10700株、姜牌红1300株……5月27日,天刚蒙蒙亮,红安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红薯种子基地一派繁忙,一车车红安苕脱毒种苗发往武汉、鄂州、黄石等地。

“以前卖红薯,现在卖红薯种苗;以前没脱毒的种苗种出的红薯产量低、品相差,市场价每公斤大约1元,比精品红薯价格低了至少80%。我们的目标是让红安苕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健康绿色食品。”红安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峰说,几年来,红安苕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提升,得益于在各级科协引导下,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湖北红安红薯科技小院,探索出由企业出题、高校出技术出人才的合作模式。

目前,红安红薯科技小院已聘请3名教授,入驻10名本科和研究生,引进及创新20多项红薯高产高效技术,帮助红薯平均增产16.8%,带动农民增收约2500万元。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

武穴市是全国双低油菜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国家油料生产基地。在大法寺镇,武穴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了油菜科技小院和水稻科技小院,常年活跃着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从事油菜和水稻高产示范、田间试验、技术培训、应用推广等工作,先后成功研发出油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稻草全量还田免耕飞播技术等绿色生产集成示范技术10余项,推出油菜“一菜两用”食品系列产品,让武穴形成了一条“赏油菜花、品菜籽油、游广济美景”的农旅融合产业链,以“一朵花”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年产值2亿元。

科技小院赋能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蕲春中药材科技小院依托蕲春县兴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辐射带动周边百姓种植中药材5000余亩,年销售中药材2000吨。

浠水油茶科技小院位于浠水县绿杨乡,依托黄冈师范学院建立,主要进行油茶、菜籽油等农产品加工,推动油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湖北圣果酒庄有限公司依托省农科院研究员胡定金教授团队,建设团风桑椹科技小院,为企业量身定制长远发展规划:以保健酒为主打,开发桑椹饮料、桑叶饲料、桑叶茶、桑椹果酱、保健品等来不断延长产业链,产值从100万元增加到2600万元。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设科技小院10家,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向基层一线精准对接下沉,构建具有科协组织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赋能农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市科协紧扣农业转型升级,发挥职能优势,指导实施10个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5个省级科普惠民社区(村)项目。

科普为农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一些孩子吃东西被卡住了,及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成功化解危险……”在黄州区赤壁街道青砖湖社区3楼的“科普e站”,邱丹妮医生耐心给社区居民一边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基本要领,一边现场演示。

据介绍,去年5月,市区两级科协投资5万元,建设青砖湖社区“科普e站”,面积约50平方米,配有流动大篷车、多媒体科普电视机、科普读物等,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科普教室。每两周开展一次科普活动,目前已开展《中国人的飞天梦》科普小课堂、应急救护培训、未成年人安全知识普及等近20场活动。

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全市科协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推动党建与科普教育融合互促,构建“党建带科普、科普促党建”的新格局。通过以奖代补、共建共享的方式,在试点社区(村)建成科普e站、科普活动室等25个。

“什么是航天(宇航)”“太空环境是怎样的”…… 4月25日,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黄州区科协承办的“荆楚科普大讲堂——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走进黄冈中学。300多名师生代表聆听国家一级航天员吴杰作《矢志航天 为国奉献》科普报告。

坚持线上线下“双线推进”,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四进协同”,开展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建设科普宣传栏31个,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科普信息,科技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科普宣传一线,构建全员行动、全域传播、群众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近年来,我市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重点人群分类精准施策行动、科普信息化建设行动等三项行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截至目前,麻城市、武穴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市累计认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5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36家,英山县以金铺中学为载体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超过200场次,市县7家科技馆每年接待人数达50多万人次。

建“家”汇才纳智,引导科技工作者建功主战场

“我们将围绕市场需求,加强菊花基础研究,开发菊花相关食品、保健品、药品,助推麻城菊花产业转型升级。”4月13日至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杨宝峰等14名专家教授齐聚麻城,为麻城菊花产业发展把脉开药方。

“科协是联络、服务院士等高级科技人才的组织。”彭学海表示,我市聚焦企业产业需求,探索出企业点单、科协派单、院士专家接单的路子,常态化举行“院士专家黄冈(家乡)行”活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为企业创新发展开良方。

2023年,在海智专家荆楚行(武穴)活动上,40余名海智专家齐聚一堂,开展主旨报告、调研洽谈、项目路演,3家企业与海智项目签约。在黄冈籍“院士专家黄冈行”活动中,邀请桂建芳、仝小林、骆清铭等13位院士专家,走进红安、罗田、蕲春三地,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药方”。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全市科协组织聚焦建“家”交友,扎根基层,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经济建设主战场。

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不断延伸——

4月27日,黄冈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正式成立,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三品一标”建设、粮食安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农业农村科技需求,加强涉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为推进科协组织向新型研发机构等延伸,市科协组织加强与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行“三长”领“三会”带“三队”模式,吸纳“三长”482名进入乡镇科协组织。

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129个乡镇(街道)均建立科协,市县两级科协所属学(协)会近50个,园区科协9个,企业科协146个,市县两级农技协4个,蕲春县农技协被中国农技协评为“全国百强农技协”。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聚合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顾问团、科技志愿者等科技人才驻点兴农,围绕特色农业等领域开展“一对一”帮扶。在麻城黄土岗镇张家墩村,江汉大学蒋细旺教授开展菊花科研及适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开发推广菊花酒、菊花面条、菊花瓷器等10项产品,培育脱毒菊花苗1000万株,培育观赏类菊花产值近300万元,带动旅游门票收入200余万元。

汇聚产学力量。红安县二程镇西林村与湖北工业大学签订《红安红薯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合作协议,推行红薯藤、红薯渣等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红薯附加值。联合省农广校、省农函大合作建立田间学校,开展红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20余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

截至目前,我市在中国科协大美志愿网上注册科技志愿者2.3万余名,科技志愿队伍49支。2人入选全国宣讲代表候选人,推荐150人认定为湖北省“科创湖北”联络员。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