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
2017-06-21 10:14|文章来源:

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科协发调字〔2015〕25号  2015年3月25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已经中国科协党组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协

2015年3月25日

 


 

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更加奋发有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科技和人才支撑,现就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根本上要靠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对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三个自信”,不断增强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紧紧抓住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这个核心和关键,充分发挥科协群团组织优势,调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力量和资源的集成,推进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科协组织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着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广泛开展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交科技工作者之友工作,在畅通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做好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科协及所属学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台。同时应该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科协工作仍存在许多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科协组织在党和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应担负职能和发挥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有些地方科协融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不够,科协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协工作边缘化的问题突出;科协基层组织覆盖面不够,对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不强;科协工作机制和手段比较单一,与社会活动方式尤其是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亟待加强;有的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存在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级科协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水平,切实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群团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坚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不断强化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引导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克服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深入开展“建家交友”活动,不断拓展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让党放心,让科技工作者满意。

——切实担负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担当,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外交工作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挺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繁荣科技事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始终坚持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线。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的政策。不断强化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理念,心系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创新创业一线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和手段,不懈坚持“建家交友”,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体现改革精神,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勇担重任。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手段和机制,以活跃有效的学术交流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大胆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使科协工作紧跟时代,始终与党和人民事业同步前进,永不停滞,永不僵化。

——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全面准确把握群团组织特点和工作规律,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坚持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办会能力,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更加广泛地动员起来、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

三、在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加奋发有为

——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坚持把学术交流作为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学会的社会公信力和学术服务能力。坚持突出实效、培育品牌,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水平,积极组织好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论坛,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术团体在组织协调协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保障科技工作者学术自由,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浓厚学术氛围。

——发挥独特优势,引领学科进步。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学科齐全、资源丰富、人才汇聚的优势,关注、适应科技的新变化和社会的新需求,持续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深度解析重大科学问题,为明确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出决策建议,支撑和引导国家发展战略。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动力转换和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载体,组织各级学会和学会联盟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整合学会人才、技术资源,广泛连接企业、高校和高新区科协,建立互联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有效对接。加强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引导学会创新资源融入产业链,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四、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关键独特作用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视加强科技人才的政治思想引领和感情联系,做好团结、服务工作。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实施支持“小人物”脱颖成才的“育苗工程”,大力扶持青年优秀创新人才成长,帮助他们在科研资源配置、评价奖励、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持续稳定支持,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加强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他们在创新一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发挥高层次专家在决策咨询和科学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及时反映意见建议和呼声。建立完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 既要及时准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又要推动出台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的政策法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服务。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工作状况,反映他们的共性合理诉求,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性利益问题。

——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积极做好科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大胆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其合法的知识产权权益,实现其价值和抱负。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政治权益、知识产权等各种问题,正确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推动建立依法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工作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不受侵犯。

——大力推动对外民间科技交流,汇聚海外智力为国服务。发挥科协在促进对外民间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创造条件鼓励我国科学家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更多优秀科学家到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海智计划的平台作用,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拓宽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渠道,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华创新创业。加强同港澳台地区科技工作者的协同创新,在紧密交流中增进情感联系,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五、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牵头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推动党委和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支持科协履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牵头部门职责,在组织、队伍、经费、设施等各方面给予保障,实现“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超过10%的目标。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类科普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

——努力提高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发展趋势,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推动科普产品的深度研发、立体传播和广泛应用,积极用网、占网、建网,促进科技知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广泛传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

六、不断提高科协组织服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部署,发挥好科协组织在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力度,努力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围绕科技发展重大问题以及国家重大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着眼于推动健全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积极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提高科学性、权威性,服务科学决策。

——拓宽民主协商渠道。不断拓宽参与民主协商的渠道,与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协商。发挥政协科协界委员作用,围绕科技相关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界别协商和专题协商,探索开展人民团体协商,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推动科协组织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率先垂范

——持续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讲教育。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讲教育,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宣讲活动,用富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创新自信和创新创业热情。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为国创新奉献的表率、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尊法守法的表率、科学文化建设的表率。

——宣传塑造一批科技界先进典型。把宣传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成就和先进事迹作为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有力抓手,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三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的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帮助他们更快地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用他们的事迹作为激励科技创新的生动素材,讲好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故事,塑造科技中国的良好形象。

八、全面推进学会深化改革和发展

——创新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大力推动学会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指导推动所属学会健全规范章程和职能,自主治理、自主运行、自主发展,依法依章程办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学科交叉前沿,支持学会联盟和专业学会群发展。针对科技社团特点,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开展分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学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

——积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科技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需求,指导学会积极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努力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深入探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成熟模式,建立符合公共服务特点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树立一批“能负责、可问责”的先进典型,推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做到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科技工作者满意。

——加强学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会党的组织建设,探索推动成立科技社团党工委,以党建带群建,扩大学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政治保障能力。

九、切实加强科协组织建设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重视发挥科协所属学会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购买专业化服务等机制为它们参与科技相关社会事务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加大会员发展力度,加强会员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支持学会民主办会,发挥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县级科协建设。推动县级党委和政府确保县级科协有独立机构建制和人员编制,并明确一位党委领导分管科协工作、一位政府领导联系科协工作,支持县级科协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保障。省、市科协组织要加强对县级科协的业务指导,督促县级科协按时换届。发挥科协大团体的优势,将上级科协组织开展的活动向县级科协组织延伸,为县级科协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统筹推进企业、园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科普组织建设,支持帮助它们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吸引凝聚到科协基层组织中来,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加强科协系统工作平台建设。发挥科协系统整体优势,以学会为主体,建设中国科技创新网,促进交流共享、加快成果转化;以大学科为依托,建设学会联盟和学会群;建设一批以学会为主导、官产学研用金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各级科协之间要加强联系协作,上下联动,形成推动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广泛开展建家交友活动。深入开展“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争当优秀科协工作者”活动,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不断密切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努力让科协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立科协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与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组织联系不紧、不亲的问题,使每个科协及所属团体工作人员成为科技工作者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建立科技工作者评议制度,把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知晓面、参与度、受益率、满意度作为评价科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参与率和认可率,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吸引力。

十、加强党的领导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关心重视科协工作,加强对科协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工作,在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在党委领导下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阶段性工作,推动解决科协事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科协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提高科协工作保障水平。坚持“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以创新实干、奋发有为的实绩赢得党委和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科协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支持科协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积极争取加强科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的支持和资助、将科技社团的学术活动纳入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为科技社团提供有利工作条件。

——加强科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积极推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科协领导班子成员,优化科协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活力。关心科协干部成长,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科技工作者认可度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标准,推动加大科协系统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双向交流力度,调动科协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抓好科协组织的从严治党工作,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加强科协组织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防止和克服“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健全高效优质服务、廉洁清正干事的制度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