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科协报道
武汉科技报: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涂军明:学而为农 守望相助“鄂东粮仓”
2024-03-08 10:03|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以国之所需为己任,他们矢志报国,锐意攻关;以民之所望为方向,他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他们是广大战斗在荆楚大地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竭尽所能贡献力量,他们的品质与精神之光,闪耀在荆楚大地广袤的星空。

近日,为传承湖北科学家精神,讲好湖北科技工作者的鲜活故事,引领全省科技工作者跃马扬鞭,奋进新征程,湖北省科协特主办“科学家精神主题宣传——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深入采访一批湖北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并推出相关专栏,讲述他们潜心科技创新的动人故事。

学而为农 守望相助“鄂东粮仓”——记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涂军明 

怀揣着“学农、爱农、为农”信念,为了大地的丰收,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涂军明24年如一日,耕耘在农业科技战线,用担当作为实干创新,书写了亮丽答卷。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优秀的水稻专家。

学而为农 助力黄冈种业

1999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怀着“学而为农”信念的涂军明加入了黄冈市农科院水稻团队,主攻高档优质稻、再生稻、虾稻等新品种选育,助力黄冈种业自立自强。

育种工作非常辛苦。“同事常用一句话自嘲——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一问是搞水稻的。”涂军明笑着说,每年最热的七至九月,是人工杂交授粉最佳时机。他必须在高温下与时间赛跑,有时一干就得十几个小时,要蹲在田里,播种、观察、杂交、选种…… 等到本地秋收了,他还要再带着收获的实验种子到位于热带的海南进行繁殖和选育,几乎每年春节都是在田里过的。

因为育种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通过一代代的繁育,选出那些性状优良的个体,不断杂交,继续选育,最终育成一个新品种。一次次重复,一次次寄予希望,涂军明和团队二十载初心未改,以一粒粒“金种子”,撑起了“鄂东粮仓”的黄冈担当。

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选育出金优38、广两优15、不育系“A4A”、冈早籼11号、黄科占8号等16个优质、高产、高效、高抗的水稻新品种。其中,“GS金优38”是湖北省自主选育的首个通过国审且米质达国标一级的优质三系杂交晚籼稻,被评为农业部农作物优势产区主推品种,连续多年被列为湖北省晚稻主推品种,获评第二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500多万亩。

埋头研究 探索致富新模式

传统的水稻种植效益不高,要提高种粮收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他们在全市相继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10多个,示范面积30多万亩,帮助主体和农民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

为帮助农民种稻有钱赚有奔头,涂军明带领团队认真分析当前水稻生产形势,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开创性开展“水稻+”高质高效新技术新模式攻关,并成功探索出“稻菌连作”“稻蛙鳅鱼”“稻鳖”等10多项亩纯收入过万元的新模式,为黄冈稻农增收致富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

“采用‘稻蛙鳅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后,整个稻蛙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稻田为蛙提供栖息场所,蛙在稻下捕食害虫,并反向提供排泄物,给水稻做肥料,实现绿色循环种养。”涂军明介绍说,绿色种植带俏稻蛙米每公斤30元以上。新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吨粮田”向“万元田”转变。目前,“稻蛙鳅鱼”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已在团风、龙感湖等地建立稻蛙、稻鳅养殖基地2000余亩,还引进青蛙加工企业——湖北晓韵食品有限公司,延长产业链条。

“农时不等人,过时错一季”。每年农业生产关键节点,他总是及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种得准、种得好。近5年,他先后下乡开展生产指导100多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45项,开展技术培训60余场次,培训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5000人次以上。在涂军明的指导和帮助下,许多种植主体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

言传身教 培养更多农业人才

农业兴盛,惟在人才。做好农业科研之余,涂军明还经常言传身教,对青年人才“传帮带”,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

截至目前,他们团队先后引进博士1人、硕士5人,晋升高级职称6人,看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涂军明倍感欣慰,并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制度,在职称岗位晋升、继续教育、成果转化、奖励荣誉等方面优先向优秀人才和一线人才倾斜。

“希望团队的每个人,都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勇攀农业科技高峰,为黄冈这个大别山老区的农业发展提供科技硬支撑。”涂军明说,这是他的奋斗动力源泉。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