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科普湖北”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2021-06-07 14:28|文章来源:省科协普及部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协:

经省科协党组研究决定,现将《“科普湖北”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学习贯彻。

附:《“科普湖北”建设总体方案》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1年6月7日    

 

  附件

“科普湖北”建设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科协党组提出的“三科一家”(科创湖北、科普湖北、科慧湖北、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部署,有效整合当前科普工作,创新科普方式方法,做强“科普湖北”品牌,全面推进湖北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将新发展理念融入科普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广泛开展日常科普和应急科普,搞好科学知识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科普质量,做到党政认可、群众满意。

二、工作目标

    着力打造“科普湖北”特色品牌,有效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普智慧化进程,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提高。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五个一科普工程”。继续深入实施“五个一”科普工程,举办一系列“荆楚科普大讲堂”、开展一批优秀科普剧目创作巡演、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组织一系列科普主题活动,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科普品牌影响力,将“五个一科普工程”打造成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科普品牌。动员市县科协积极参与,丰富和提高“五个一科普工程”的内容、质量和水平。

(二)建设科普湖北云平台。打造湖北科普网升级版,努力实现一张网全省全覆盖。汇聚全省有关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实现网上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线下导航线上游。充分利用“科普中国”矩阵,建立科普湖北大数据库,为公众提供科普信息服务,满足广大群众的科普知识需求。充分利用科普e站、科普融媒体联盟、江城科普快车、智豆客户端、天天科普等平台,扩大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提升科普实效。

(三)推进科普联盟建设。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推动科普跨界融合。建强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实施“天天科普”行动,让公众感受到科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展直播远程科普,促进城乡科普资源均衡化;围绕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防灾减灾、重大舆情,开展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重点围绕“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科普氛围。建立湖北省科普基地联盟,分步分期实施,整合汇聚全省现有科普场馆、211家科普教育基地、151家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的图文、音视频素材,实现全省科普平台集约化建设和分级管理。鼓励、引导市县建立区域性科技馆联盟,促进科普资源共享,提高科普展教能力。

(四)加强科技志愿服务。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制定实施全省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落实注册登记、服务记录、出具证明、服务积分、星级评选、开展表彰等,推动科技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开展。指导全省各地抓好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队伍壮大和活动开展,探索基层“三长”建三会、领三队的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基层科普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培育和树立一批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积极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伍进驻城乡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行动,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显示度。

(五)探索全域科普建设。按照“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目标要求,探索推动全域科普工作。积极争取将黄石市纳入中国科协全域科普试点城市,推动全省更多地方开展全域科普。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专业和企业、自然科学类科普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深入推进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建好用好科普宣传长廊、电子屏等传统科普阵地。充分利用车站、商场、影院、宾馆、楼宇等公共场所,以及地铁、公园、绿道、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普及科普知识,推动科普元素融入百姓生活日常,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科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建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促进科普提质增效。

(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加大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科技馆和自然科学类科普馆建设的通知》,鼓励、指导和支持市县科技馆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馆、自然科学类科普馆作为科普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力争实现“十四五”县县有科技馆。着力构建以省科技馆、武汉市科技馆为龙头,市州科技馆区域展教中心为骨干,县市区科技馆为基础,社会化自然科学类科普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社区科技(普)馆及科普大篷车为补充的湖北现代科技馆体系。实施好国家财政和省财政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补贴政策。加强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配备和巡展。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命名,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发挥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七)加强平战结合常态化应急科普宣传。贯彻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精神,抓好省科协《关于加强平战结合应急科普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和落实,常态化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指导全省各地推动建立健全应急科普联动协调机制,形成统一发声、联合行动、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依托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权威发布、专家咨询、线上传播、线下服务、专题宣传等相关工作。加强应急科普信息化建设和科普内容资源储备,积极开展应急科普主题活动,提高公众响应突发事件能力。

(八)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融入科普+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促进镇村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加强农村中学科技馆、党群服务中心科普设施和农民科普广场建设,提升镇村科普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卫生健康科普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科普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训。

(九)强化政策保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持续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实现科普经费的稳定增长,逐步达到全省人均科普经费2元钱的目标。省科协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给予适当奖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普工作,形成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办科普的良好发展格局。

(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联动、部门行业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有关科普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引进第三方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实行优胜劣汰。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对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考核评价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把科普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凝聚社会科普力量,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