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1958.12-1983.12)

1958年12月15日至19日,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武汉科联、湖北省科普协会联合召开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与会代表319人。武汉科联常委鲍鼎、湖北省科普副主席张天翼分别作了会务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委员114人,主席团委员27人。孟夫唐当选为主席团主席,密加凡等8人当选为副主席。

1958.12-1966.12

主 席 孟夫唐

副主席 密加凡、罗 明、许子威、段中南、陶述曾、姚克方、高尚荫、张天翼

1959年,湖北省科协组织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科联、全国科普“科学技术新成就”展览会,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作一次汇报展出。展示的成果中,我省达到或者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成果250项,有10余项科技成果为国际首创。

1962年5月2日,华中工学院科协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成立的第一家高校科协组织。全院教师、科技工作者共10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院党委书记朱九思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讲话。

科学家代表人物裘法祖 湖北省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兼职副主任、第二届委员会顾问裘法祖是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1978年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5年获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功勋”勋章;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德国宝隆奖章、中国肝胆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中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寒冬时期的坚持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省科协机关受到冲击,学会干部遭批判,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陷入瘫痪状态。9月,省科协机关红卫兵和全体革命干部,发出了“紧急倡议”,将“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改为“湖北省工农兵科学技术协会”。12月,省科协机关除少数留守人员外,绝大多数干部到黄陂县搞“斗、批、改”,省科协活动被迫停止。但是在此期间,仍有部分学会、各市州有关部门、科技工作者采取各种形式继续开展科技活动。

1972年4月8日,湖北省科技局改名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省科委)。同年8月,省科委设立科普处,着手恢复原省科协工作。

1972年9月1日至10月30日,武汉市举办了“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与工程塑料展览会”。参观的有743个单位,计31,380人次。按行业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参加单位530个。

1972年11月21日,省科委召开了微生物应用经验交流会。省科委科普处组织农科所科技人员及绘图员,编绘出版《植物保护挂图》1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与省广播电台和省农业局合作,在省广播电台开辟“农业科技广播”专题节目;与省计委和省电子局合作,组织调查研究,并制定全省推广电子技术的规划;组织调查学会档案资料,并发出了关于恢复学会工作的通知。医学、机械、微生物、植物等学会积极响应。

截止1975年底,全省有5个地区、5个市和26个县成立了科教电影放映队。据宜昌地区等10个放映队的不完全统计,其放映科教片3457场,观众达189.1万人次。

1975年,武汉、黄石、襄樊、沙市、宜昌和十堰等6市,建立了科技交流站,成立科技交流队50多个,队员2万余人。

1976年7月1日,《湖北科技报》创刊。

恢复科协

1978年3月20日,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中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省委副书记王群率湖北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同年5月19日至28日,湖北省科学大会在武昌洪山礼堂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200多人,省委书记韩宁夫致开幕词,省委第二书记陈丕显讲了话。11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发出通知:同意恢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并任命栗栖为兼职副主任兼党组书记,陶述曾、伍献文、高尚荫、李国平、裘法祖、方俊、章文才、张瑞瑾、赵学田、罗明、密加凡、许子威、黄永楷、孙荣章为兼职副主任,郭欣为专职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谷光为党组成员、专职副主任兼秘书长。1982年1月增补张光皓为专职副主任,1983年7月增补曹野为专职副主任。

湖北潜水队按照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武汉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主任林诗存副教授提出的波型组合 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并结合竞技潜泳项目的特点以及运动员的具体条件,长期应用波型组合计划进行科学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0年到1983年5月,我省潜水队共有11人44次打破了25项全国记录;1983年我省潜水运动员在巴黎举行的中法友谊赛中获得7块金牌,同年8月的全国潜泳比赛中,我省5人20次破全国记录;1984年,我省优秀潜水运动员余建玲先后2次刷新世界记录。

省科协组织专家赴四湖地区考察 湖北荆州四湖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苏区,也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但是经常发生涝灾。为了综合开发四湖地区生产潜力,改变当地老百姓生活面貌,1980年起,省科协拨出专项经费,组织以著名区域开发专家马承诚教授为首的多学科考察组,动员水利、农科、生态等学会参加这一意义深远的科学考察、决策咨询活动。

10年间,为四湖地区综合开发共提交了论文1100多篇、专著6本,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1人次,形成了重要的研究报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把综合治理四湖“水袋子”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专家们形成的四湖地区综合开发的战略思想,成为全省指导四湖地区综合开发的纲领。在科技的驱动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四湖地区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综合型农轻结合的商品生产基地。1990年,中央电视台为此播放了录相片,新华社编发了内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1979年7月3日,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一届科普美术作品展览在武汉展览馆开幕。省委书记许道琦参观了展览,副省长林少南出席了开幕式。展出作品370件计523幅,展出27天。1980年,我省参加全国科普美展作品30件,其中1件被评为一等奖,4件被评为二等奖,2件被评为三等奖,湖北省获组织工作二等奖。

80年代,三峡工程中的大江截流,要截断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的长江天险,被许多外国专家视为天方夜谭。我省水利、物理、水力等学会推选专家,参与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决策咨询、技术攻关和信息服务,用领先国际水平的技术,成功解决了大江截流的难题,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至1984年,湖北工程图学学会两次在全省组织《看机械图》电视讲座,均在社会上掀起了“看图热”,参加学习的工矿人员达17万多人。湖北省科协等三家部门联合对参加学习的职工统一考试,合格率76.2%。通过讲座学习,工人的看图能力显著提高,废品率也大大降低,有些工人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不少厂矿领导称赞该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省里有关部门也赞誉这种讲座,称为他们“担了担子”。

1983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发表了“湖北一批自然科学学会面向社会需要兴办各种事业”短评文章,介绍了湖北省20多个自然科学学会兴办企业的事迹,肯定了我省坚持以智力开发生产力的新路子。

copyright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05063号-3

资料提供:省科协调宣部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省科协办公大楼

设计制作: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