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科协:把握任务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科协改革落地见效

按照中央、省委对群团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宜昌市各级科协组织在湖北省科协和宜昌市委的领导下,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全面把握任务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2017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改革总体情况

《湖北省群团改革方案》和《湖北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后,宜昌市科协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改革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月至3月,聚焦“强三性、去四化”的改革要求,深入各县市区、市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走访调研,围绕科协改革怎么改、改什么、如何改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4月至6月,市科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外地学习考察、召开座谈会、上门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步理清改革工作思路,着手改革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6月中旬,宜昌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系统改革工作推进会,就各县市区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通知》和《县市区科协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要点》等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按时出台改革方案,全面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落地。7月初,《宜昌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顺利出台,8月底,各县市区科协改革方案也相继印发,改革整体进度全省领先。为抓好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市科协迅速制订了任务分解方案,通过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了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8月中旬,顺利迎接省委和省科协改革工作专项督查。9月底,市科协再次召开全市科协改革工作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改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群团改革会议及全省科协系统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市科协组成专班赴13个县市区进行科协改革工作督查,全面督导各地改革工作,认真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督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11月初,我市《科协改革验收指导标准》报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实施。

二、重点改革举措

(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激发科协组织创新力。一是调整优化科协领导班子组成。2017年5月,宜昌市科协通过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专、兼职主席和副主席全部配备到位。11月,经组织部门考察批准,从一线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一名挂职副主席驻会工作。12月中旬,召开市科协五届二次全委会,增补委员50名,常委33名,一线代表比例“双70%”全部达到。各县市区科协“专兼挂”也基本配备到位。二是强化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市科协始终将县级科协独立建制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努力,我市大部分县市区科协已实现独立建制,机构人员和科普经费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枝江市实现了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全覆盖,各地党委还专门发文明确科协专兼职干部。各县市区科普经费人均1元的标准在2017年底均已落实到位。在乡镇(街道)一级,配备有分管科协领导和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科协的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其中,长阳县委组织部对乡镇科协负责人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了任命。三是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机制,新手段,市科协不断深化网上建设,联合710研究所共同开发了“互联网+科协”网络服务平台和“科普宜昌”、“宜昌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微信号,宜都市、当阳市等地科协网上平台也结合地方特色加紧建设,各地通过丰富网上建家交友活动,有效密切了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二)以建设现代科技社团为目标,全面提升学会凝聚力。一是规范学会会员管理。通过支持学会重点发展个人会员和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等举措,使我市一批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加入到学会组织中,有效壮大了学会力量,提高了学会学术能力。二是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市科协组成专班对市属学会现状进行了集中摸底清查,对学会与挂靠单位的权责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学会逐步实现政社分设。严格规范各学会领导机构组成,扩大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严把学会注册和年检的审核关,加大对学会章程执行和制度建设的监督管理。积极促进新领域学会组织建设,2017年我市党校教育研究会、营养学会和心理咨询师协会相继成立,全市学会(协会、研究会)增加至48家。三是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市科协印发了《关于加强宜昌市科协所属学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市科协所属学会党组织关系挂靠中共宜昌市科协总支部委员会的通知》,明确4名机关党员同志作为党建指导员赴各学会开展党建工作。四是强化学会能力提升。市科协深入实施“重点学术活动暨学会能力提升项目”,拨付专项资金 4.7万元,资助了市心理学会、市机器人协会等申报的15个重点学术活动项目。通过实施“晨光计划”、“科技创新源泉工程”等项目,激发学会自身动力,与很多国内外知名学术团体和学会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机制,促使我市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走向了世界学术舞台。认真举办“学会会员日”、“科技工作者日”等特色活动,不断加强学会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会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持续提升科协组织服务力。一是有序推进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纳入2017年市领导领衔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在全省率先启动试点。《宜昌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市委办和政府办名义印发。市科协通过广泛调研摸底,选定市医学会、市林学会等4家作为试点学会,分别签订《宜昌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项目任务书》,各学会按照《宜昌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项目清单》的要求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二是吸引高端人才来宜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市科协充分发挥“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和“海智基地”等创新平台优势,成功举办了“长江经济带人才·产业·城市协同发展论坛”和第二届“海智专家宜昌行”活动,邀请了10个国家的20多位海外专家来宜与我市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和洽谈合作。2017年,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全市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累计已达到43家,有23位院士牵手宜昌,与我市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展开了全方位合作。中船重工七一〇研究所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五峰县林科所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宜昌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高校科协联盟,建立了以高校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有力促进了我市生物医药等千亿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科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努力探索和创新科普服务新机制,不断丰富科普服务内容,2017年科普培训成功走进市委党校,实现了“五类重点人群”全覆盖。我市各县市区积极争取新一轮全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目前已在秭归、兴山等地顺利启动。全力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广远安、宜都经验做法,按照“一县一品”的要求,统筹加快各县市区科普信息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建设。成功组建了市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队,先后赴当阳、秭归、长阳等地开展科学普及、产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宜昌市科协成功申报了中国科协“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服务示范项目”,秭归、长阳、五峰三地成功纳入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扶持范围。

三、主要改革成效

(一)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通过改革,我市科协组织的工作职能和机构得到了有效规范和优化,各县市区科协配齐了领导班子,增加了工作人员,科普经费“人均1元”的标准也得到了很好落实。

(二)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宜都市、枝江市、长阳县等地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扎实深入,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枝江市、当阳市、秭归县、夷陵区等地科普阵地建设逐步增强,科技场馆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乡镇(街道)一级科普站和科普栏已经实现全覆盖。当阳市科协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全国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县级试点单位”。

(三)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改革,真正激发了科协组织创新活力,“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基地”、“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等服务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吸引高层次专家团队与我市企业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有力促进了我市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作用发挥明显,成功邀请国家级学会来宜与安琪酵母、人福药业等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洽谈,建立了会企协同创新基地。通过改革,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全国科普日”、“科普之春”等传统活动有声有色,“社区科普大学”、“流动科技馆巡展”等品牌活动亮点纷呈,“青少年科技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等特色活动备受关注。通过改革,学会组织建设得到持续加强,会员管理更加规范,制度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学术活动逐步由传统单一向创新多元转化,通过举荐表彰,一批优秀的本土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水平和效果大幅提升,多篇建言成果等到领导批示。科技智库建设日趋完善,“湖北省科技思想库”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多项决策咨询成果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四)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在市委和市改革办的领导下,市县两级科协组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宜昌市委“转作风抓落实”的意见要求,在保证改革方案按时出台的同时,分步分阶段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各地科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支持,着重在县级科协独立建制、领导干部“专兼挂”、科普经费落实等方面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通过改革,全市各级科协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得到了有效落实,科技人员在科协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大幅提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更亲、更近、更紧密,“建家交友”更具实效。

copyright 2001-2014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17 鄂ICP备13005063号-3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邮编:430071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