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搭建平台 探索实体化运行机制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协在湖北省科协的指导下,依托学校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学科、人才、平台优势,按照“四服务”的职责定位,围绕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校科协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高校科协实体化运行、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建设、高校科学营组织、协同全国全省高校科协等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一、组建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推动高校科协实体化运行
制约高校科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运行机制做不到实体化,地大(武汉)科协由于没有专职人员、专门经费、独立办公场所,多年来导致科协主体地位不突出,能够协调使用的资源有限。长期以来,校科协一直在寻找契机找突破,2017年12月,学校汇聚校内、校外地质科普优势资源,将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普基础理论研究、科普作品创作、科普实践创新三个板块内容进行融合,依托校科协跨学科的桥梁和纽带优势,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实体性科普研究机构--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与校科协合署办公,校科协秘书长兼任中心主任,增设科普工作办公室、科普信息综合办公室两个职能科室和相应的行政人员,负责全校科协组织建设、科普管理等工作,并增加了科普理论研究、科普人才培养和科普实践创新示范等工作内容,这一机构的成立和合署一举将校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了实体化的轨道。
中心定位为---地球科学领域在高校科普事业改革发展实验区,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科普创作人员不足为问题导向,建成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科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综合研究基地。截至目前,依托校科协的科普中心机构组建任务已完成,校科协正按学校统筹建设公共平台、各方共建业务平台(“三室多中心”)模式大力推进科普中心科普理论研究室、科普作品创作室、科普实践研究室的建设任务,校内相关单位综合自身优势牵头开展化石中心、地质灾害中心、出版中心等业务平台建设。地球科学科普中心的成立与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校科协的影响力,并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校科协为依托、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实体化运行的新路径。
二、成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促进青年学者跨学科联合
服务科技工作者是高校科协的核心使命,而青年科技工作者则是高校科研群体中最为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如何有效促进各学科青年带头人的跨学科联合?促进优秀青年学者参与学校科技政策研究与决策?是我校科协近年来的工作重点。2013年6月,我校科协发起成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青科协”),“青科协”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紧密配合学校科技发展战略,旨在遵循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团结学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活跃学术思想,培养创新意识,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提升。“青科协”采取执行主席团负责制,主席团代表遴选原则兼顾科研单位和学科分布,四人执行主席团的选择则强调效率优先、责任优先,理、工、人文社科各选取一名执行主席负责各项活动策划组织,校科协秘书长作为执行主席负责各单位工作协调和活动保障,责任到人、科协牵头,首先做到秘书长专职化。四年多来,“青科协”在专职人推进的情况下开展了系列工作,其中以新入职科研人员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青年地质学长江计划等内容为主题召开了四次年会,全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已成为学校学术性论坛的知名品牌。校科协联合“青科协”、第四纪地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中国科协)联合推出了“地大科苑”微信公众号科技信息传播平台,校科协负责整体统筹、“青科协”负责学术把关、科普团队负责运营,分为学术、科技信息、科普三个板块,上线两年多来,推送学术论文、科技信息、科普文章500余篇,关注度一路上升。
三、精心策划高校科学营,彰显地球科学特色科普
校科协已连续六年承担了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营活动组织任务。据统计,地大分营累计接纳全国各省市高中1200余优秀高中生,活动涉及全校近二十个学院与职能部门,100余名教师和60余名学生自愿者。在高校科学营组织实践中,校科协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尝试。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地大分营注重突出地质文化和科技特色,一方面以参观校化石林、四重门、校训石碑、院士长廊等特色人文景点,感知学校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另一方面以地质类科技报告和科研基地参观的形式,让营员近距离接触我国地学前沿科学研究进展。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校科协引导营员开展了“地质年代记忆赛”、“奔跑吧--地球”、“达西实验”、“点亮机电之光”等活动,让营员们自己参与、自己体会并报告研究课题,最后完成科研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在活动组织上,地大分营形成了校科协统筹全局、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组织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实施了“带队老师管纪律、班主任负全责、班辅协助”的分班管理机制以及包括“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工作”的志愿者工作体系。以2017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地大分营为例,校科协共计招幕志愿者72人,分为生活志愿者,科技志愿者,文艺志愿者,宣传志愿者,场地志愿者以及辅助做好班级活动和整体活动衔接的工作的班级辅导员。
四、加强联系积极探索,提升高校科协影响力
校科协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协密切联系开展高校科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自身为点、全方位联系各高校科协,提供平台和服务,为全省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省外高校科协合作方面,校科协工作人员长期承担《大学科普》(重庆大学)稿件审稿及编辑工作,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二十余所全国知名高校科协在高校科普实践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科协在中国地质大学举办了“2016全国大学科普研讨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参加了本次会议,引起了国内高校科协的广泛关注。
在服务湖北省高校科协组织建设方面,校科协积极参与湖北省科协组织的各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高校科普工作。2012年以来,在省科协的领导和指导下,湖北省高校科协研究会和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起的“江苏—湖北高校科协建设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彰显了学校的影响力,使我省高校科协工作在全国高校科协组织工作中处于领先位置。2017年,为全面落实《湖北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使高校科协的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协联合在汉五家高校科协联合发起成立了武汉市高校科协联盟。联盟将以“协同、创新、共享、发展”为理念,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以推进武汉市高校科协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科学技术协会两方面的组织优势,团结武汉市内高校科协,探索推进高校科协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武汉市高校科协工作能力。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校科协拟担任湖北省高校科协研究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