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改革机遇 勇于克难攻坚 提升新时代科协工作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科协有力指导下,荆门市科协改革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新时代科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一、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切实把握深化改革“大盘子”
(一)以全国全省改革精神引领改革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群团改革,特别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大局。坚持以“强三性”、“去四化”为改革总目标,把加强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作为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重要手段,把“网上科协”建设作为建家交友的重要平台,把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作为加强学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把创新公共服务产品机制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把建立现代科普体系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压茬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
(二)以深化改革提升科协服务发展能力。立足荆门发展大局,着力以改革建设“科技高地”,依托屈家岭院士村,全力打造华中地区“院士专家第一俱乐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成42家企事业单位建成了4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切实以改革打造“人才洼地”,大力实施“海智计划”,先后成立了湖北省荆门市海智(离岸创新)工作站、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湖北(荆门)工作基地等,成功举办第二届湖北省海智菁英创新峰会暨2017年海智专家荆门行活动,为荆门广纳天下英才作出了重大努力。切实以改革建强“科普阵地”,钟祥科技馆与汇源农谷生态园合作,探索出“科普+旅游”办馆模式,受到公众好评;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民办科普场馆公益性科普模式,积极发挥3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基地)、1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特色产业基地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科普联动大格局;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普”、“传统媒体+新媒体+科普e站”深度融合,打造了立体化“科普网”,科普能力大幅提升。
(三)以改革创新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针对基层科协当前存在的组织薄弱、人员少、经费不足等问题,重点做到“三强”,即强化人员力量,全面落实“专兼挂”,广纳各界人才精英加入科协组织;采取购买服务、人事代理等方式增加系统力量。强化经费保障,市县两级科普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全部达到人平一元的标准,并且市级科普经费还按照每年10%的标准逐年递增。强化组织建设,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方式,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向高校、向乡镇拓展延伸,新成立企业科协3个、园区科协2个、院校科协2个,乡镇科协近50个,所有乡镇(街道)均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科协工作。
二、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切实扭住改革攻坚“牛鼻子”
(一)聚焦党建强会。深入实施“党建强会”工程,着力把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每个组织单元,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荆门市科协所属学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荆门市科协“党建强会”工程实施方案》,促进市科协所属15家学会全部成立独立功能性党支部,实现了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两个“全覆盖”,切实增强了党对学会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二)聚焦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厂会协作工程”,打造“双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促进高校、学会人才智力资源与企业自主创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先后建立“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和“会企创新协作基地”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4个,为创新型荆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聚焦职能拓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总体的要求,积极争取荆门市委市政府支持,两办印发了《荆门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市医学会、紫砂协会、烹饪协会、茶叶协会、心理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并根据学会挂靠、脱钩和经费来源情况,探索建立公益服务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机制,鼓励支持学会参与竞争购买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
(四)聚焦学会治理。全面推进学会会员制度、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源泉工程”等,每年支持创建一定数量的服务创新示范学会和能力提升示范学会,给予奖励。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建立学会优胜劣汰机制,重点支持5A级学会建设,不断优化学会整体结构和质量。先后指导市花木苗木协会等3个学会设立了权责明晰的监事会。积极引导学会实现政社分开,将市园林行业协会等2 个学会(协会)从业务挂靠主管单位变更为直接登记。
三、讲究方法,借智借力,切实趟出改革发展“新路子”
(一)坚持市县统筹抓改革。坚持全市改革“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将改革任务细化为25个子项目,建立完善改革清单制度、周报月结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明确责任状,绘制路线图,倒排工期表,改革工作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压实责任、一抓到底。及时召开全市科协改革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全市同步推进、步调一致。
(二)立足地方特色优改革。在全省统一改革基础上,更加注重荆门实际和特色,体现在“三个更”:一是内容更细,明确提出以钱养事、购买服务等新的举措增加科协工作力量,明确示范学会创建、评先表彰等具体内容;二是标准更高,坚持自我加压,“十三五”末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全委会委员中来自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等多项指标均高于省科协要求标准;三是亮点更多,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民办科普场馆公益性科普活动模式、扶持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机制等创新举措;对“双创”工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等都提出了荆门构想。
(三)做好结合文章促改革。做到上情与下情相结合,紧扣中央和全省群团改革的着力点,以及荆门创新驱动、创新活市战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基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求,科学定位和谋划改革方案。做到部分与整体相结合,与全市群团改革的整体方案有序衔接,既突出方案整体的宏观性、战略性,又突出具体措施的指导性、操作性。做到内情与外情相结合,既结合荆门实际,又充分学习、借鉴、吸收广西、重庆、江苏等地方的先进经验做法,不坐井观天,不盲目而为。
(四)争取多方支持强改革。积极争取省科协领导和分管领导支持,省科协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我市科协改革汇报,主动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科协汇报,研究推进改革工作,从经费、人员、机构等方面全力支持保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中华同志多次听取科协改革汇报,带队到各县市区开展督查检查,推动了工作落地。此外,还积极争取学会、协会、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级的大力支持,为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提出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