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媒体融合 努力提高科普服务能效
黄冈市科协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深化改革,以强“三性”为主线,准确把握“四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努力提高科普服务质效,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我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到7.3%,与2020年目标相差0.39%。
一、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组织
积极部署落实改革相关精神,推动群团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加强指导,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一)改革引领,全面覆盖。我们将县级科协的换届作为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完成了县市区科协的换届。一是通过挂职、兼职的方式,充实了县级科协的领导力量,增加了7名挂职副主席,31名兼职副主席;二是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换届后,各县市区代表、委员、常委中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都在70%以上;三是扩大基层科协组织的履盖面,县级科协与组织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了130个乡镇、园区科协组织负责人。四是推动科协组织向村(社区)延伸,罗田县12个乡镇413个村和社区全面设立兼职科普员,每个乡镇科协预算2万元科普经费,为基层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五是大力加强高校、大型企业、产业园区、新型科研机构科协组织建设,我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部成立了科协组织,各县市区也充分利用机构改革契机,都在积极推进成立园区科协,黄冈市国家级高新区科协也正在筹建之中。高校企业园区科协组织的成立可以最大限度的凝集基层科技工作者力量,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示范试点,突出特色。武穴市为全省第一批县级科协改革示范试点,结合实际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科技型企业厂长”也纳入到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截至目前武穴市12个镇(处)都配置了科协主席,325个行政村都配置了科普联络员,市、镇、村三级科协架构已全部建成,新吸收“四长”人数达39人次,建立了“双述职制度”(镇(处)主席向市科协述职,兼职副主席向镇(处)科协述职)。当前,市县乡三级科协组织举办多次健康讲座、专业咨询、健康义诊、农业科技培训,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得到明显增强,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二、探索新闻媒体融合,推进科普信息化
市科协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科普传播的途径上积极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一)统一品牌,整合科普和互联网资源。2018年1月市科协召开年度科普宣传工作座谈会,对如何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推动科普宣传广泛开展探讨研究,制定科普宣传的努力方向,充分运用互联网+各种思维和手段,重点加强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和效果,树立打造“科普黄冈”品牌,引导各新闻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丰富的推送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和手段。将“科普黄冈”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百家号、黄冈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黄冈日报科技版、黄冈电台科普栏目、黄冈市科普网,统一更名为“科普黄冈”。在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注重发挥好四个核心力量:一是传播力,将新闻热点与科普宣传相结合;二是引导力,对热点事件进行理性解读;三是影响力,针对科普宣传的受众关注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四是公信力,总结诸如“百度莆田系”这类事件的经验教训,摆脱利益纠葛,加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公民对于科学知识的接受已从被动单向灌输转移到与科学家平等参与,理性对待。
(二)科普与重大新闻融合,提升社会关注度。一是抓住大型社会活动搞好科普宣传。2018年黄冈国际半程马拉松,是黄冈首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运动员参赛。赛前,市科协积极主动作为,邀请黄冈师院美术系创作漫画,科协领导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制作推出《@黄马跑友,我敢打赌,这些你未必都知道》科普文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得到11万人次点击、3千多次转发,为选手普及了马拉松参赛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二是搞好突发事件的科普服务。2018年5月15日,黄州、团风等地突发大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市科协在当晚即制作科普微信推送《刚刚,黄州城狂风暴雨突至》,将黄州受灾情况及时告知公众,并附上了应对强对流天气防御知识,得到了近6000次阅读500多次转发,引导大家正确合理对待极端天气。2018年11月罗田等地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市科协及时制作科普微信推送文章《非洲猪瘟防控问答》,以十问十答形式介绍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同样获得了大量的点击阅读和转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恐慌情绪。11月底,针对浠水巴河群众抵制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及时发布了“邻避效应”科普知识,正面引导公众情绪。
(三)科普与新媒体融合,提高社会参与度。一是六端融合,“科普黄冈”品牌效应凸显。整合黄冈电视台、《黄冈日报》、黄冈人民广播电台的科普专题栏目和自办的科普网站,结合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形成“六位一体”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开通“科普黄冈”小程序、今日头条号、百家号,统一“科普黄冈”品牌,形成新媒体矩阵,黄冈科普融媒体端倪初现,实现了科普资源的联合生产和协同传播。截至目前,“科普黄冈”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8万人,平均每月活跃粉丝数2.2万人,平均每月阅读量3.3万次。今日头条、百家等平台“科普黄冈”也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科普宣传平台的精耕细作,形成了稳定的科普受众群体,科普创作、宣传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科协服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平台。二是网络直播,探索科普播出新途径。2018年进行了3次天文现象(超级“蓝月亮”、7.27月食、8.11日食)的线上线下直播联动,市委主要领导等参与活动。9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欧阳自远院士举办的科普报告会,也在线上进行了现场直播,每次直播活动网络关注量均超过10万+。三是网络评选,开辟科普宣传新阵地。2018年组织开展了“纪念中国科协暨湖北省科协成立60周年我身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科技情怀秀”征文、第十届黄冈市优秀科技工作推选评选、2018年度黄冈市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等评选活动,选取优秀科技故事,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优秀科普教育场所以专栏的形式在各大平台推出,在“科普黄冈”上进行网络投票,把得票量作为评选重要参考,三次评选吸引了20多万人次的参与,投票量达50多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促动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便利性和互动性,丰富了科普内容,拓展了受众范围,提升了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可接受度,最大程度的吸引公众特别是广大年轻用户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公众参加”的大科普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