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科协党员干部凝聚力量共战疫情
疫情面前,一声令下,黄石市科协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黄石市科协上下凝聚起共战疫情的磅礴力量,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浓厚氛围,并涌现出一批奋战一线的好人好事。
舍小家、顾大家,坚守防疫一线
“作为党员,我尽心尽责,问心无愧。但作为父亲,在女儿最需要我照顾和陪伴的时候,我却无法陪伴在她的身边,心里充满内疚与自责。”王磊说。
今年59岁的市科技馆副馆长王磊,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需长期服药。一个多月以前,得知怀有身孕的女儿突发妊娠反应,情况危急需立即住院治疗,万分焦急的他早早地订好了前往深圳的车票。但自接到防疫命令,他退掉车票,主动申请坚守防疫一线,义无反顾地连续20多天奋战在抗疫前线。
2月23日,王磊再次临危受命,在接到市委选派他到开发区·铁山区鹏程社区担任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通知后,他第一时间带着被子赶到社区报到,并在社区住宿。到岗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组建临时党支部,带领村两委和进村党员干部全力开展大筛查、大包保、大管控、大督查行动,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一天工作15个小时,分秒必争。而对女儿的牵挂,每天只能通过短暂的手机视频来交流感情。
老骥伏枥,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
夜幕降临,在王家里社区,常常能看到一位两鬓斑白,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持测温仪的人坚守在卡点处。他就是黄石市科技馆老职工李儒洪。
年近花甲的他,在黄石市科技馆工作将近40载,本可以安安心心地等待退休,尽享天伦之乐。而当疫情来临时,他主动请缨战斗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不舍昼夜、风雨无阻,拖着一条扭伤的腿,在天桥社区和王家里社区之间轮班值守,履行着一名科协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科技馆,李儒洪就是出了名的“闲不住”。作为科技馆后勤保障部负责人,修修补补的事他总是亲力亲为。防疫期间,科技馆虽已临时闭馆,但他对防控及安保丝毫不懈怠,依然定期带着保安对6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进行全方位消毒。每天至少打3、4个电话向值班人员了解防疫、消毒、消防等方面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疫情不退,我不退。哪怕到了退休时限,我也请求继续参与防控工作。”一名“老兵”,就这样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
每日奔走5万步,当好防疫“守门人”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下,“宅”在家已成为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贡献,但在阳新县阳浮屠镇朝六村,却有一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选择“逆行”在农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每日步行5万步,在奔走中体现着科协人的坚持与执着。他就是56岁的市科技馆副高级工程师谢长林。
谢长林是黄石市科协驻村工作队的成员,从2013年“三万”工作开始,开展驻村工作已经是第8个年头。今年1月底,在结束了忙碌的一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后,他回到浠水老家与家人团聚。但在大年初二,接到防疫工作紧急通知后,他立即回到100多公里外的“第二家乡”——阳新县朝六村,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
进村后,谢长林立即与驻村干部、村两委开展接地气的宣传工作,挨家挨户都上门发放宣传单,给村民讲述防护措施。同时,他还与村干部一起对60户村民进行拉网式排查,每天亲自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最忙的时候会连续工作14小时,来回奔波5.5万步,累得腰酸背痛从不喊一声苦累。经过黄石市科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目前该村无一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硬核”防疫有妙招
看灯光、查水表、翻阅人口普查登记卡......这是黄石市科协机关支部党员毛晓晶在黄印村社区开展排查工作期间,针对敲门未应的住户创新出的“小妙招”。目前,这些方法已在该社区推广使用。
自2月6日到黄石港街道黄印村社区“双报到”以来,毛晓晶先后5次登门摸排住户信息,一层一层、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信息。遇到没敲开门的,没人应的住户,他会录入表格,等到晚上11点左右,独自一人打着手电到社区观察住户亮灯情况,并记录该住户用电用水量,通过比对核实住户准确信息。正是这些可靠数据架起了社区疫情防控安全网;正是这种执着和“任性”,才使疫情防控网越织越密。
面对新冠疫情肺炎,黄石市科协广大党员干部用责任与担当一同抗击疫情。他们未必光芒万丈,却始终温暖有光;他们虽未惊天动地,却在默守初心,直至疫情退去,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