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学会在行动——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2024年活动综述

发布日期:2024-12-26  来源:省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2024年,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充分整合各级各类学会资源,发挥核心学会引领示范作用,动员学会科技工作者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助力提升湖北农业农村科技供给能力和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贡献科技力量。联合体42家省级学会在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及推广、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技志愿服务、免费看诊及健康讲座等活动655场,辐射100多个县市区,各级媒体报道400多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专家超1000人次,受益基层群众超75000人次,提出近50项2025年可提供的科技服务。

一、技术培训成效斐然

省茶叶学会在年初低温冻雨灾害天气,组织专家前往谷城县开展茶园应对低温冰冻雪灾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发布《茶树应对低温冻害天气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提出防冻应对措施和茶叶冻害补救措施。灾后面向基层一线农技人员、茶企茶农代表120余人组织召开湖北省茶园灾后恢复暨春茶生产技术培训会,作《湖北省茶园灾后恢复暨春茶生产》的专题技术培训,重点讲解茶园灾后恢复技术、倒春寒预防措施和春茶生产加工注意事项。

省土壤肥料学会专家联合沙洋油菜科技小院师生围绕稻油轮作秸秆还田共同开展乡村调研、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的工作,开展耕作方式、秸秆还田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进行秸秆还田方式、还田量、还田深度以及促腐增碳技术田间科学试验,建立稻油轮作秸秆粉碎深翻促腐增碳节肥还田模式示范区,示范面积超1000亩,通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方式培训当地种植大户和技术人员超100人。

省柑桔学会在当阳市举办“才聚沮漳,创享未来”科创沙龙(柑桔专场)活动,当阳市柑桔产业链20家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学会专家分别以《新需求下,当阳柑橘如何发展?》《金秋砂糖橘的种植技术》《当阳柑橘宜机化种植方向》为题培训授课,各企业及合作社针对柑桔产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与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学会专家与当阳市绿鑫柑桔合作社。

省渔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在赤壁市举行“515”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会,“515”项目协同推广单位以及示范基地的80位渔业产业科技人员参加活动;黄梅县举办高素质农民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以稻虾绿色种养规范、小龙虾繁殖习性及人工育苗技术和小龙虾重要病害生态防控技术为主题开展培训,历时七天,共计56学时,培训内容涵盖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外出参观学习与研讨交流四大板块。

省园艺学会在宜都市兴办湖北省精品果园建设暨果园冬季管理培训班讲授柑橘先进栽培技术,开展宜都蜜柑评鉴,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质奖15名;在全省各地开展梨树树体夏季枝梢管理和冬季修剪技术培训会,邀请周边合作社带头人和种梨大户现场观摩和交流,保障合作社和果农及时了解和掌握棚架梨整形修剪技术;通过“双臂顺行式”棚架栽培技术和协助企业举办梨果采摘节,扩大销售渠道,梨果采摘价格10-12元/斤,供不应求,亩产值超过3万元。

二、学术交流成果丰硕

省作物学会组织开展“联合国际粮农组织FAO再生稻栽培技术区域培训班和研讨会”,为我国再生稻栽培技术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平台。FAO中国办事处、全球40余位代表参加了“筛选具有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种质”研讨会,交流不同区域再生稻栽培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再生稻生产瓶颈的关键技术;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机收再生稻良好管理实践区域培训班”;FAO官员和多名国内外水稻栽培专家现场考察蕲春再生稻生产情况,交流我国再生稻发展和栽培技术创新途径。

省棉麻学会组织召开“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24年年会”,300名国内外青年学者参会学习,会议邀请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主题报告和25名国内知名专家作报告,讲述当前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棉花全产业链科技工作者、生产企业、基层农民提供交流互鉴平台,推进棉花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研究会专家以“创新赋能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分别做“对完善‘三农’评估政策的建议”“中国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利用”“直播中购买扶贫农产品对消费者后续产品偏好的影响研究”的主题演讲,从不同方面展示三农问题软科学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省化学化工学会与襄城区科学技术协会、湖北襄城经济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谋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之策;与当阳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签约成立学会服务站,围绕氨基磺酸高质量生产、鱼腥草专用肥研发、碳纳米管导电剂相关标准申报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组建专家团到全省各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落实科技创新政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围绕企业提出的水性产品开发、高抗泥型减水剂研发、电池包异常预警处置、弹簧圈焊接抗拉强度研究等技术瓶颈、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新发展建议。

省植物保护学会与保康县科协、保康县乡村振兴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学普及和科技人才培养、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保康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学会专家考察保康县鹰子石牡丹种植家庭农场,围绕油用牡丹种苗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牡丹花茶及牡丹精油生产加工、牡丹精油活性成分及功能研究等问题和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向鹰子石牡丹种植家庭农场捐赠价值2万元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资。

三、科学普及和科技志愿服务润泽万家

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组建20支食品专业专家和博士宣讲团,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五进”宣传、食品安全“开放日”在全省17个市州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湖北行活动,走进企业(单位)67家、社区(乡村)92个、中小学及青少年空间53所、商超184家、参与抽检或开展调研29次,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普讲座346场,惠及人群超过13000余人次,各级媒体宣传报道279次。

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在仙桃张沟镇开展黄鳝及淡水养殖技术培训,参与听讲座的农民达130人左右;在秭归县举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团”活动,针对秭归核桃产业发展开展座谈会和现场指导活动,研究会多位专家现场考察了秭归县的核桃产业,就核桃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专家与核农们互留联系方式,结成“帮扶对子”,表示将做好长期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省药用植物技术协会结合“野菊花产业链”建设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仅在红安、阳新、南漳、大悟、麻城、谷城等县市度辐射推广野菊花种植面积超过2.65万亩,产值达1.22亿元;示范、应用野菊花“六改增效”轻简化种植技术,在平均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500元的基础上,平均额外增收1050元/亩,培训农民237人次,累计为药农带来新增收益超过2800万元。针对对本年初2次低温冻雨、夏秋持续高温干旱的灾害天气,组织专家现场指导抗灾救灾,通过“云上智农”、“荆楚科普大讲堂”直播抗灾、救灾、减灾措施。

省农业工程学会坚持产学研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11人担任湖北省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累计举办各项科技培训、讲座和现场演示会80余场,培训各类人员4000余人次。针对再生稻头季机械化收获碾压问题,创制双通道再生稻收获机实现再生季每亩增产15%以上;以秸秆地膜、小龙虾壳纳米晶等新材料构建的农业生物质高值化生态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已在湖北、新疆等地示范推广;为解决山地果园果实、农资和作业机具等上山和下山运输难题,创制丘陵山地果园运输机,在全国总铺设长度达到400余万米,直接节本增效30余亿元。

省植物病理学会组织专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植物疫苗防病增产普及工作,推广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真菌病毒介导植物疫苗,促进作物增产10%,为我国农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以此为重点,在襄阳、武穴等地开展万亩植物疫苗示范,在恩施、枝江、当阳等地开展植物疫苗推广、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

四、免费义诊及健康讲座仁心送暖佑安康

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在罗田平湖乡举行助力乡村振兴“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荆楚罗田行——百会进千村”特色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和当地农民的参与。活动中,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的专家们不仅为当地农民咨询的健康问题现场指导和答疑,还举办了以《湖北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

省性学会举行“红色赋能 党建强会”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大悟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技术培训与讲座,助力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专家们在大悟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肝病专科)、神经内科、儿科、生殖科、泌尿外科等7个专科开展义诊活动;三名专家以《男性不育症的外科治疗》、《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防范医疗风险》为主题为大悟县各乡镇2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培训。

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针对农村基层群众中因病返贫现象,在黄石新港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和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为基层临床医生赠送《临床内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医学期刊,学会邀请知名专家以“颅内与椎管内动静脉瘘50年诊治经验”“急性胸痛的鉴别”、“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听力损失疾病”“护理工作——筑巢引凤、安居乐业”为题,向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培训。

省肝胆疾病学会组织开展3次肝病大筛查活动,免费看诊2100多人,免费抽血3610项,免费肝脏硬度无创检测600多人,免费肝脏彩超1300余人,免费乙肝DNA670多人,真正惠及了基层百姓和患者。

省临床肿瘤学会组织的肺癌单病种质控暨“323”肺癌多学科诊疗工作启动会在省内多个县市召开,活动汇聚了肺癌各领域多位专家,在乡村开展肺癌规范化诊疗活动的同时,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可复制的肺癌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体系,打造“肺癌规范化诊疗湖北模式”,保障肺癌诊疗质量与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025年,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各学会将继续发挥组织、平台和人才优势,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才建设与培育、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在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普讲座、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有效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