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湖北)网上巡展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

发布日期:2024-05-31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坐落于武汉大学珞珈山下,星湖畔。2023年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初创于1956年,成立之初汇聚了包括五位国家一级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界精英,奠定了办学的高起点。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于1958年和1967年视察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最完整的测绘学科群,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一,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培育和支撑了武汉大学遥感学科自2017年起连续排名世界第一,形成享誉世界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共走出12位“两院”院士,其中自己培养9位院士,学科的“院士现象”在业界传为佳话。

测绘1.png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基地依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核心建设,联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以及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仪器历史博物馆)、遥感卫星地面站2个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基地,组成了“一室两院一馆两基地”的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科学家精神展示集群。

微信图片_20240716144825.jpg

基地现有专用场馆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经过专业策展,建设了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成果展厅、测绘与空天信息院士墙、遥感仪器历史博物馆、数字文化遗产实景三维虚拟厅、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地面站等6个专用科普展示空间。基地以测绘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典型故事为主线,通过照片、设备、手稿、模型、视频等载体,展示了测绘遥感学科独有的北斗精神、南极精神、珠峰精神和闪耀学科历史的科学家精神。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叶雪安、金通尹等测绘先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奠定了学科发展的根基,形成了优秀的学科文化;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陈俊勇、龚健雅、李建成等院士和鄂栋臣等众多领军人物、中青年人才构成的科学家梯队传承初心、继往开来,在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测绘3.png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基地通过全国科技周、开放日、大学教授进课堂、暑期夏令营等方式,每年迎接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观研学,在院士诞辰纪念日、测绘学科周年庆典、中国航天日、开学第一课等重要节点邀请大师讲学,打造了星湖大讲坛、GeoScience Café、知卓论坛、坚白高端论坛等科学家品牌论坛和“珞珈星、武汉站”科普品牌。通过图书、宣传片、新媒体宣传,全方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基地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信息学部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00

咨询方式:027-6877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