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平:“蓝藻水华”的克星

发布日期:2024-03-25  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武汉科技报  


“蓝藻水华”的克星——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

三十余载,初心如磐;三十余载,奋楫笃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专注武汉东湖水环境保护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上,攻克“蓝藻水华”污染防控的世界性难题,为江城人民打造出清新洁净的美丽东湖、碧水蓝天。

34年前与蓝藻水华偶然结缘

出生在鱼米之乡——洪湖,在湖水的滋润下自由成长,谢平从小与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水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3月,博士毕业的谢平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胸怀报国情,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我那时不是通过人才计划,而是得知中科院水生所的刘建康院士希望从海外招收博士后,便给刘先生写了一封信,4月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水生所。”谢平回忆说,他始终牢记刘建康先生的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治学格言。回国后,他每天辗转于江河湖泊,一进实验室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年365天,有时候甚至连春节假期也不回去,三十年如一日忘我的投入科研工作。
回国当年他就开始在东湖进行原位受控实验,原本是想探讨鱼类是否是浮游生物小型化的原因,却意外发现在未放鲢鳙的围隔中,消失了几年的蓝藻又出现了,因此产生了是鲢鳙清除了蓝藻的设想。“这时我才知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湖中蓝藻水华一度爆发,1985年突然消失的原因。那个阶段,有的认为是气候变化,有的认为是过度富营养化,各个说法不一。”针对人们的若干疑问,谢平与刘建康院士进行了数年的系列实验。

“新学说”得到广泛认同

1997年,刘建康院士和谢平研究员联名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发表了“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的论文,提出了控制凶猛鱼类、增殖滤食性鱼类来遏制蓝藻水华的“非经典生物操纵”学说,克服了欧美流行的“经典生物操纵”中大型枝角类不能控制群体蓝藻的根本缺陷。
谢平表示,“非经典生物操纵”已成为国内应用最广、绿色、高效的蓝藻生物调控技术,很多地方政府通过人工补充鲢鳙以增加对蓝藻的自然控制力。谢平因此而获得了著名的国际湖沼学奖——生态学琵琶湖奖。

攻克“蓝藻水华”污染防控的世界性难题

640.png

多年来,谢平积极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扎根武汉东湖,心系祖国江河,践行“绿水青山”时代信念。
“这场仗打得很辛苦,夏天的武汉40度以上的高温,热浪滚滚,在户外每待一分钟都是炙烤的感觉,衣服湿透已是家常便饭。”2022年,谢平带着团队每天面对烈日酷暑,顶着巨大的压力,制定了科学的生态调控方案并监督实施,成功地将东湖主湖区——郭郑湖的蓝藻水华,从2021年的大面积出现骤降到了2022年的接近0%,为武汉市政府节省了数千万元的应急除藻资金,更为《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东湖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水环境质量保障。
2016年,作为专家组组长,他指挥了钱塘江蓝藻水华的综合控制,为G20峰会在杭州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水环境质量保障,收到了浙江省环保厅的书面感谢信。“几个月前,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蓝藻水华严重,我作为专家组长,制定了蓝藻防控方案,收到很好效果,保证了亚运会水上项目的安全进行。”提起最近的工作,谢平表示他始终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