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查看明细] 央视新闻客户端 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激励科技工作者树雄心攀高峰 黄旭华院士捐出1100万元个人奖金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希望通过我的捐赠,让更多人关注、关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10月28日,黄旭华科技奖励基金捐赠仪式在中国船舶七一九所举行。
黄旭华院士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 主要捐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事业
全国科普日临近,9日,武昌区主要领导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看望了黄旭华院士,同时,感谢他近期为武昌区科普事业发展捐赠的50万元。记者了解到,黄旭华院士已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终身成就奖、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奖金累计捐赠出近2000万元。
1100万元!黄旭华用这笔奖金做了一件大事
10月28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丨 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 因而无怨无悔
作者: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为我国核潜艇的从无到有、跨越发展、探索赶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出处:《科技前沿》006,2020年1月15日出版。 
【致敬】这位老爷爷大学时加入地下党,在音乐武术上颇有造诣还是个乒乓球健...
“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英雄之城近万市民自发排队缅怀黄旭华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武汉因病逝世。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礼赞,我们的很多院士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无声 无名 无悔——送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
2月10日,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覆盖着鲜红的党旗。 面对这样一位为国深潜,无声却震彻千秋、无名却重于泰山、无悔却光耀星河的黄老,我们该如何送别? 在家人的《送别》歌声中,在万千民众深情的目光里,他的身影融入历史长河,精神却如核潜艇永航深海,激励后人,功勋永存。
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 社会各界送别黄旭华院士
未曾谋面,深受其恩!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连日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现场,社会各界纷纷前来献花送别黄老,表达深切缅怀。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 “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黄老千古,让我们站起来了!” “功绩长存,永垂不朽!”
赤子归海 桑梓永念——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院士逝世 粤东乡亲深切缅怀
2月7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广东。黄旭华院士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的噩耗传回家乡,更让潮汕大地平添了几分寒意——家乡的亲友们无不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赫赫功勋,追忆他与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缘
全城送别,折射出什么?
2025年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逝世。消息传来,武汉市民自发吊唁,手持白菊肃立街道两侧送别,黄老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纷纷开展悼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