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工作案例  >  专家工作站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
2025-01-20 10:50|文章来源: 省科协计财部、院士中心、襄阳市科协

工作站与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及其团队就精密塑性成形工艺、模具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展高性能汽车复杂零件智能精锻技术与应用项目。2024年4月,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及其团队进行合作。跟紧国家政策和汽车轻量化的大趋势,围绕节转向臂一体化转向节技术深度合作,选派技术骨干到专家团队学轮训习深造与邀请专家团队到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合作项目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了产业升级,引领国内汽车转向节制造技术的发展,授权美国、印度专利各1项;“中重型商用车与臂一体化转向节”被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列入《2020年度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高性能汽车复杂零件智能精锻技术与应用”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50120105316_353.jpg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2022年9月经湖北省科协批准,与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及其团队组建,主要开展精密塑性成形工艺、模具等方面的研究。

2024年4月经湖北省科协批准,与北京科技大学胡正寰院士及其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主要开展高效、绿色的铝合金辊轧模锻复合锻造新工艺技术研发。

商用车转向节与拉杆臂、转向臂通过螺栓连接,该结构存在螺栓连接部位易疲劳断裂,导致转向失灵,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同时该产品重量较重,难以满足车辆在安全性、轻量化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而与臂一体化转向节因性能高、重量轻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由于与臂一体化高性能转向节集成了转向臂,对锻造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做法如下:

结合智能制造,创新改变传统转向节由离散型制造向“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数据为基础,突破复杂多工况与臂一体化转向节集成优化设计、大变形量下与臂一体化转向节锻造弯曲复合成形过程形性协调控制与几何精度补偿、与臂一体化转向节成形缺陷预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了高性能轻量化与臂一体化转向节设计-制造-检测技术规范。

应用3D增材制造技术,开发3D打印智能增材制造系统,简化制造程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实现模具快速再制造。

跟紧国家政策和汽车轻量化的大趋势,围绕与臂一体化转向节,针对其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攻防结合的专利申请保护策略,申请专利14项。

通过采取选派技术骨干到专家团队学轮训学习深造与邀请专家团队到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培优企业科技创新潜能。目前已派出6批共计12人次到专家团队中学习。

项目开展过程中,利用公司厂房屋顶、停车棚顶等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减排降碳。

微信图片_20250120105508_356.jpg

通过开展结构轻量化设计,与传统的分体构件相比,与臂一体化转向节单件减重4-5kg,可实现整车减重8-10kg,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了产业升级,引领国内汽车转向节制造技术的发展。授权美国、印度专利各1项。

美国专利证书.png

在保证产品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转向节疲劳寿命:垂向120万次以上,侧向120万次以上,纵向25万次以上。“中重型商用车与臂一体化转向节”被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列入《2020年度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高性能汽车复杂零件智能精锻技术与应用”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50120105511_357.jpg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