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奋力夺取开门红。连日来,市科协充分发挥凝聚科技人才优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大显身手。
谋划在黄冈重点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科创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助春耕活动;举办荆楚科普大讲堂走进黄冈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聚焦纺织科技开讲,助力黄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一组跃动的数据——
2022年,全市科协系统累计争取科普项目转移支付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专家工作站14家,新增建站数量创历年之最;市科技馆入选全省十大科技馆。
黄冈市入选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麻城、武穴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市科协获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等,市科协系统获省级以上表彰的个人有10余人,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
“提升科协系统四个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彭学海说,市科协系统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聚势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聚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科协贡献。
聚焦靶心发力 服务科学决策更加有效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关键在人才。黄冈重点产业科技人才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难题?如何建设产业科技人才队伍?
2022年,市科协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各县市区,共访问重点产业企业402家、相关科技人员1456人,收集并分析了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分布与运用、人才需求、科技作用发挥等,理清我市重点产业科技人才现状,找出了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去年11月,课题成果《黄冈市重点产业科技人才状况研究报告》以市委参阅件形式向全市推介。
一年来,市科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机制、搭平台、引人才、聚智力,提升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效能。
为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出台《黄冈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征集各类智库课题51个,立项19项进行资助。邀请彭建兵院士领衔开展的《大别山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课题,入选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项目,获46万元课题资助经费。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黄冈功能区实施路径研究》《黄冈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研究》等一批市级智库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决策咨询研究报告,为黄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贡献了科协力量。
1月30日,在2023年全省市州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座谈会上,彭学海在会上就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作典型交流发言。
构建全域科普生态 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更加高效
春和景明,在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老乡们正忙着将首批13000株本地培育的组培脱毒红苕苗,从实验室扦插到温室大棚内。
“这些种苗成活后经大田扩繁,可种1000余亩的红安苕。”合作社负责人姚峰介绍,脱毒苗产量高、品质好,亩可增收1000多元。
作为科普基地,一批批人来到这里,进育种车间、访种植基地、看科普长廊,了解红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吃红安苕,摘生态菇,品清水虾,赏银杏林,感受科技兴农的力量。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市、县、校、企等多层次科技馆覆盖体系,全面建设特色科普主阵地。
2022年,全市新增10个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4个科普惠民社区(村)、5个科普教育学校、5家科普教育基地,李四光纪念馆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公民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我市依托科普阵地,不断丰富科普活动载体。
“普通的茄子、甜椒等植物种子,如果被带到太空后再培育种植会长成什么样子?” 去年4月,我市4所学校同步启动“太空种子种植”活动,科技辅导员指导同学们如何进行“太空种子”的种植、观察、记录,从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这是我市利用优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政策实施的一个活动场景。
作为科普示范学校,英山县金铺中学,邀请3位院士连续4年到校开展院士走基层 科普进校园活动。在这里,有独具一格的“院士科普文化墙”,在学校科技馆,院士捐赠的核潜艇模型让你感受到国之重器的恢宏,神舟飞船模型让你触摸国家科技的进步;这里还有创客教室,无人机飞行、3D打印等丰富多彩的科学兴趣课程,让学生们遨游在科技海洋……
从开展李四光科学事迹科普报告会,到举行全国科普日科学直播课活动;从打造“科普研学+旅游”经典线路,到开展云游科普场馆、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从组织专家编印《健康养生及传染病预防科普读本》,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推送科普知识1000多条……我市着力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生态,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有力
产值12.42亿元!比同期增长33.03%!
这是位于黄梅小池镇的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的成绩单。
“公司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人才的支撑。”科普达公司党支部书记程定文介绍,在市科协的帮助下,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领域的权威专家瞿金平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先后研发出8大系列100多种产品,牵头制定三项行业标准。公司产品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中高端,成为华为等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龙头企业研发平台、重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全覆盖。
党委有部署,科协有行动。市科协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要素、资源的对接——
在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院士专家黄冈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等一行来到黄冈高新区,为企业把脉问诊、对接需求,致力推动黄冈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升级。
在“智汇产业链·振兴大别山”中国化工学会院士专家黄冈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等一行走访了祥云股份、宏源药业等重点医药化工企业,分别在武穴市、罗田县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中国化工学会与两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并分别授予“中国化工学会服务站”牌匾。
一年来,我市邀请了李培根等25名院士专家团队来黄,举办产业高峰论坛,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邀请桂建芳院士及团队到白莲河示范区就水产养殖作咨询指导。
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
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蕲艾为核心原料,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公司。经市县科协牵线,公司与国医大师唐祖宣签约成立专家工作站,推进蕲艾产品研发,助力蕲艾产业高质量发展。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集聚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市科协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八项承诺,压缩建站申报时限,召开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推进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2022年新建专家工作站14家。
与此同时,认定首批市级科创联络员138人,推选省级科创联络员35名,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助推黄冈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健全组织网络 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
工业铝材、接地材料、密集母线等4栋标准化厂房每天不间断地生产运转着,将一批批产品投放市场。走进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铝材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我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全国最大的新型节能导电管母线制造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兴和电力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已经拥有70余项国家专利、38项核心技术。公司董事长周锦平入选2022年湖北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代表名单。
“公司将加快推进电力、新能源储能设备等产业融入省‘光谷科创大走廊——智能制造’产业链,为电力市场提供能源转型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周锦平说。
和周锦平一样,2022年,市科协推荐10人入选湖北省企业创新达人,2人获得“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称号。
全市科协系统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提供保障。
凝聚思想共识。组织科技界12名专家学者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走进科技工作者密集的院所、企业等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科技强市建设汇聚智慧力量。
开展走访慰问。通过多种形式走访慰问黄冈籍院士、二级教授、省级专家工作站签约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等220余人次,为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开展黄冈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和黄冈籍院士事迹展等活动,讲好黄冈科技工作者感人故事,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我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兆至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兆,一直倡导绿色生产理念,与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其种植的麻城辣椒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名椒”,累计带动麻城市6个乡镇共计5000余户脱贫户发展蔬菜种植万余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和肖明兆一样,我市一批批“最美科技工作者”,或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或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将论文写在黄冈大地上;或坚守科学普及阵地,撒播科技创新的种子……
锚定新使命,奋进新征程。2月15日,在全市县市区科协主席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聚势两区建设,聚力三大战略,聚焦四个服务,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黄冈篇章贡献科协力量。
原文链接:https://paper.hgdaily.com.cn/hgrb/pc/202302/21/content_128253.html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