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湖北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展  >  科学家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2024-08-23 09:23|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朱作言,男,1941年9月出生于湖南澧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六年制),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专业。2007年获颁英国阿伯丁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无党派代表人士,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自1965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所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科技部第一届863高技术专家组成员、科技部973计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农业组召集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ill-Visiting Professor;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教授研究员,Faculty Member;英国阿伯丁大学高级讲师,Teaching Staff。现任《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总主编,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在童第周先生领导下,合作进行鲤鱼与鲫鱼的细胞核移植,首次实现脊椎动物的种间克隆。1985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农艺性状转基因研究,研制出世界首批转基因鱼,提出了转基因鱼形成的模型理论,开创鱼类基因转移研究新领域。以上成果作为近代中国科技领域的两大重要科学技术成就被载入《世界科学年史》(A. Hellemans& B. Bunch, 1991, 美国Simon & Schuster出版社)。 

近年来,领导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的转草鱼生长因子基因鲤(冠鲤)家系。创建了“人工模拟湖泊”的生态安全实验体系,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水平,全面评价了冠鲤对水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发现在鲤鱼自然分布的水域,冠鲤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远低于对照鲤。系统评价并证实冠鲤与对照鲤具有实质等同性,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合作培育出具有完全生态安全性的三倍体吉鲤,为冠鲤的产业化准入提供了充分的科学和材料储备。领导合作完成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揭示草鱼草食性特征的遗传基础,发现了草鱼性染色体分化与性别决定的新线索,为探索鱼类基因组演化、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等理论问题,发掘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抗病、高效饵料利用等养殖鱼类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出站博士后5名,毕业的研究生中有3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3篇成为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先后7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5年获吴瑞学会奖,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