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协动态
致敬“荆楚科技工作者” | “蓝藻水华”的克星:谢平
2024-11-11 12:12|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 、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在荆楚大地科技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将个人理想融入科学发展需要,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或埋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与疾病较量,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或把科学讲成故事,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他们兢兢业业,始终响应和践行着新时代的召唤,弘扬着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近日,为进一步宣传好科学家精神,讲好湖北科技工作者的鲜活故事,引领全省科技工作者跃马扬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湖北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开展2024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深入采访一批湖北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并推出相关专栏,讲述他们潜心科技攻关、勇攀高峰的动人故事。

“蓝藻水华”的克星——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谢平

武汉科技报讯 (记者 丁莹)三十余载,初心如磐;三十余载,奋楫笃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谢平专注武汉东湖水环境保护研究,以实践为笔,以汗水为墨,将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上,攻克“蓝藻水华”生态防控的世界性难题,为江城人民打造出清新洁净的美丽东湖、碧水蓝天。

谢平顶着高温酷暑在东湖调研

34年前与蓝藻水华偶然结缘

出生在鱼米之乡——洪湖,在湖水的滋润下自由成长,谢平从小与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水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3月,博士毕业的谢平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胸怀报国情,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来到水生所,师从我国淡水生态学的奠基人——刘建康院士作博士后研究。谢平回忆说,他始终牢记刘建康先生的“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治学格言,这句话成为了他科研生涯中的座右铭。

在回国的第一年,谢平便迫不及待地投身于东湖的原位受控实验中,初衷是探究东湖的养殖鱼类——鲢、鳙是否对浮游生物的小型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实验过程中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在未投放鲢、鳙的围隔中,消失了数年的蓝藻水华竟然重新现身了。这一发现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他的科研思路,让他产生了鲢、鳙能清除蓝藻的设想。

“正是这次意外的发现,让我对‘东湖蓝藻水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爆发与1985年的突然消失,有了全新的认识。”谢平回忆道。在那个时期,关于蓝藻水华从东湖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气候变化所致,有的则认为是过度富营养化的结果。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观点,谢平和刘建康院士迎难而上,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开展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

“新学说”得到广泛认同

1997年,刘建康院士和谢平研究员联名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发表了“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的论文,提出了控制凶猛鱼类、增殖滤食性鱼类来遏制蓝藻水华的“非经典生物操纵”学说,克服了欧美流行的“经典生物操纵”中大型枝角类不能控制群体蓝藻的根本缺陷。

谢平表示,“非经典生物操纵”已成为国内应用最广、绿色、高效的蓝藻生物调控技术,很多地方政府通过人工补充鲢、鳙来增加对蓝藻的自然控制力。谢平因此而获得了著名的国际湖沼学奖——第九届生态学琵琶湖奖。

谢平在显微镜下观察湖水中的浮游生物

攻克“蓝藻水华”污染防控的世界性难题

多年来,谢平积极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扎根武汉东湖,心系祖国江河,践行“绿水青山”时代信念。

2022年的夏天,武汉的气温频频突破40度大关,热浪如潮水般汹涌,户外每一刻的停留都如同置身火炉,汗水浸透衣衫成为了谢平及其团队成员的日常写照。“这场与蓝藻水华的较量异常艰难,武汉夏日的酷热仿佛是对我们意志的极限考验。”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谢平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面对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与紧迫的时间节点,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生态调控方案,并亲自监督实施。他们的目标,是彻底扭转东湖主湖区——郭郑湖蓝藻水华的严峻形势。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2022年郭郑湖的蓝藻水华现象实现了从2021年的大面积爆发到接近0%的显著转变。这一成果不仅为武汉市政府节省了高达数千万元的应急除藻资金,更为即将在武汉东湖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提供了水环境质量保障,团队收到了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书面感谢信。

2016年,作为专家组组长,他指挥了钱塘江蓝藻水华的综合控制,为G20峰会在杭州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水环境质量保障,谢平收到了浙江省环保厅的书面感谢信。2023年,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曾一度严重的蓝藻水华问题,蓝藻水华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到赛事的顺利进行与运动员的健康安全。谢平挺身而出,以专家组长的身份,亲自制定了针对性的蓝藻防控方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带领团队精准施策,有效遏制了蓝藻的肆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防控效果,为赛事提供水环境质量保证,受到高度评价。

谈及今后的工作,谢平表示,他将始终坚守初心,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锲而不舍、与时俱进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