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扎根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他们投身科研,以实际行动诠释科学精神;他们创新传播方式,让科普插上“翅膀”惠及更多人群……他们是湖北省科普工作的先进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
为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科普工作者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在科普工作中不断作出新的成绩,湖北省科协特策划推出“第六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代表风采”宣传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深度挖掘并集中展现一批先进代表人物,讲述他们扎根一线潜心科普,做出突出贡献的动人故事。
王琛:定格生命之美 让动物科普更传神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代钰 视频 徐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二楼的走廊上陈列着许多动物标本。“基于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兴趣,我会专门带着学生去制作标本,这就是学生三天前做的。”王琛指着教室里一截粗树枝上站立的小鸟标本说。
日前,记者专访了湖北省第六届科普先进工作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琛。她致力于生态学与动物学领域的科研教学以及科普推广。
坚守科考岗位 攀登科研高峰
广袤大地上,绿色草原间,零星点缀着几顶牧民的帐篷。远方的河流,如丝带般在群山的怀抱中曲折流淌。这里便是青海省治多县的三江源地区。2020年的一天,王琛如往常一样秉持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深入自然,探寻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忽然,树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正在树上检查鸟巢的王琛,转身望去,竟看见一头藏棕熊在距离她仅两三米的地方,享用树上的果实。王琛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藏棕熊巨大的爪子和红色的长舌。“当时脑子空白了一下,反应过来时,它应该是被我吓着了掉头就跑,还挺惊险的。”藏棕熊常有袭击人甚至吃人的记录。王琛每次想起这件事心有余悸,但并不能阻挡她上高原的坚定步伐。
通过长期不懈地野外科考和实验室研究,王琛团队首次报道了在鸟类中存在类似于社会性大型哺乳动物才具有的复杂社会结构和婚配模式,发表7篇SCI论文,在专业研究领域内填补了“鸟类的社会性演化”这一空白。
建设标本馆 精心做科普
2014年,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学校着手将原有的标本馆迁入万林馆。从2019年起,王琛作为技术顾问开始了动物标本馆的布展建设。她从标本种名鉴定、更正、纠错以及需要进行后期修复和处理的标本的筛选着手开展工作。谈及对标本馆的期待王琛说,“我希望能建成集学术研究、教学、科普意义为一体的综合型动物标本馆。”
标本馆里有几件“镇馆之宝”。包括唐氏家族1911年制作的一只岩鸽标本,距今已有110年历史,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久的标本。还有一只赤颈鹤标本在玻璃柜中单独展示。这些都是湖北省标本制作世家“标本唐”五代人的积累。
“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中国的国鸟是什么?”在标本馆展厅里王琛向孩子们讲解鸟类科普知识。“不知道也很正常,为什么呢?中国的国鸟现在没有定下来,当然它背后有许多故事。”王琛将孩子们引导到红腹锦鸡展柜前继续介绍“如果中国的国鸟想要定下来,有80%至90%的可能是一只鸡。”小朋友们疑惑地问:“为什么会是鸡呢?”“那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鸡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自古以来红腹锦鸡在中国花鸟题材作品中出场率非常高且寓意吉祥。同时,在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需要一只鸟类作为国鸟印在国家的展示牌上。当时,中国的国鸟还没定下来,经过各专家紧急商定,决定用中国鸟类学会的会标红腹锦鸡临时‘救场’,于是红腹锦鸡就成为临时国鸟。”王琛通过讲述一则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
撰写科普教材,助力自然教育
2018年王琛作为第一撰稿人出版了大型科普丛书《中国青藏高原鸟类》,让各种珍奇的鸟类走向大众视野。王琛期望通过这部著作,使公众对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栖息鸟类有所了解。在青藏高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着独具特色的鸟类,它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况以及受到保护的程度,都值得深入关注。此外,这本书也呼吁公众对青藏高原的环境进行保护。时下,户外探险活动备受年轻人喜爱。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中,王琛希望公众能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的责任,彰显公民的科学素养。
王琛在科考地常遇见许多牧民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动物有着紧密的接触,对王琛讲述的鸟类故事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王琛感慨道:“自幼在城市生长的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因此,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多接触自然,培养他们终身与自然沟通的能力。”
王琛在生科院主要讲授《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本科课程,其中《动物生物学实验》获批省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同时参与编写《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4版)》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材奖”特等奖、《基础生物学实验(第3版)》等多部教材。
谈及对于科普工作者的期望,王琛说:“科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广大科普工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研究,提升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她提倡科普工作要紧密结合科技发展和公众需求,积极探索和开创新颖的科普形式,以生动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王琛认为科普工作要注重互动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形成科普工作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机制。她希望广大科普工作者为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