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一场主题为“藏在石头里的故事——海洋明星三叶虫”的“科学家讲故事”活动,在湖北省科技馆院士成果展厅开讲。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勘查工程师袁思雨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5亿多年的远古海洋生命之旅,揭开三叶虫的神秘面纱,讲述生命演化的奇妙故事。
初见三叶虫:从分类到命名的奥秘
“三叶虫是一类节肢动物的统称,形态各异却又暗藏共性。”讲座伊始,袁思雨向现场观众展示带来的巨型三叶虫化石 —— 大卫奇异虫化石,因独特身体结构赋予其“三叶虫”之名,坚硬的甲壳和清晰的体节纹路引发观众们惊叹。她还介绍了三叶虫家族中“演化特例”的典型——球接子等种类,通过展示球接子化石标本,帮助观众直观感受三叶虫家族多种面貌。
演化脉络:三叶虫的兴衰历程
三叶虫的故事始于5亿多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古老的莱德利基虫是三叶虫的鼻祖”,袁思雨介绍道,“它们凭借尖锐夹刺抵御敌人,还演化出长尾刺、侧刺等花样,为家族分布广泛、后辈繁盛奠基,后续三叶虫多是其“升级版本”。
4.4亿年前奥陶纪,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含氧量降低,三叶虫数量锐减,却因基数大仍算强势物种。当时海洋霸主角石,处于食物链顶端,一口一个三叶虫。“如果你们是三叶虫的话,面对像角石这样的天敌,你们会怎么办?”袁思雨提问道。“逃跑或者长出坚硬的盔甲。”小朋友们纷纷给出答案。袁思雨举例解释,“面对角石等天敌,三叶虫演化出多元生存智慧:有的体型大型化,以‘盔甲’硬抗;有的长眼柄藏于沙中,‘暗中观察’避敌;有的则靠速度或特殊体态求生。”通过串联起重要时间节点,讲述了三叶虫家族的演变过程。
探索传承:从远古生命到生态启示
三叶虫3亿年兴衰对比人类200多万年历史,不仅是古生物故事,更引发人类对生命演化、生态保护的思考。袁思雨强调生命演化的漫长性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古生物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能为当代生态保护提供镜鉴——守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即是守护人类自身的未来。
活动结束,参与观众获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发放的源自湖北本地地层发现的三叶虫标本化石手绘明信片。本次活动,通过实物展示、互动讲解,把远古化石带入生动课堂,成为连接远古与当下、唤起保护生态意识的桥梁。
撰稿/ 刘锦锦 陈思霖
拍摄/ 刘锦锦 陈子捷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