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来的科技热词,“量子”一词必然位列其中。但谈论的人多,理解的人却甚少。量子究竟是什么?有何研究进展?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在9月29日开幕的第十一届湖北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潘建伟教授作了题为《新量子革命》的主旨报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图片,解答了这些疑问。“量子,它的希腊原文是‘一份’的意思,这意味着该物质是不可分的,比如一块铁由许多铁原子组成,用刀切开的时,会有1/2、1/3块铁,最后变成一个个铁原子,而这个是铁原子作为具有铁的基本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它就不再可分了。”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为我国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作为国际上量子通信实验领域的开拓者,潘建伟院士坦言“一个创新科技的发展一般需经历3个阶段”:一开始的基础研究阶段,常被人误解为“不靠谱”“伪科学”,然后是关键技术研发阶段,大家认为“原理上可行但应用仍不成熟”,最终被广泛成熟的应用。“目前我们还处于第二阶段,希望再通过10-15年的努力实现广泛应用”,他勉励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信念,以“精诚之志”守得“金石为开”。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讲解了空天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测绘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30多年来他一直深耕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他表示,目前正计划设计高中低轨、通导遥一体化的星座系统,通过此技术,人们随时遥控手机就可拍摄千里之外的景象。“空天信息是未来科技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湖北在该领域目前有一些技术优势,也建立了珞珈实验室聚焦空天信息领域,希望通过开展通导遥一体化卫星的设计,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应用。”
“太有收获了,量子、卫星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学了个‘饱’!”院士们的分享让武汉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王利华大呼过瘾,她记录了满满两页笔记:“院士们‘耐住寂寞’、‘甘坐冷板凳’搞科研的历程,也激励着我沉下心来去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据了解,本届论坛由湖北省科协主办,以“科技赋能 谱写新篇——助力科技强省建设”为主题。来自省科协所属学会以及市州、高校、企业科协的科技工作者代表2000多人参会,论坛分设有大健康、智能制造、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等五个分论坛。(湖北之声记者何伶凌、通讯员卜明、张慧萍)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