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2024科技工作者风采  >  人物风采
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 | 陈刚:给珠峰量身高的测绘专家
2025-01-23 16:38|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 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在荆楚大地科技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响应和践行新时代的召唤,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作出引领性贡献;或埋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与疾病较量,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或把科学讲成故事,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他们兢兢业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值得“追”的科学之星。

为进一步宣传好科学家精神,讲好湖北科技工作者的鲜活故事,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湖北省科协开展“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系列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各行各业湖北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动人故事。

1737598871786.jpg

给珠峰量身高的测绘专家——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导陈刚

穿越戈壁沙漠,搏击惊涛骇浪,鏖战雪域高原,勇攀地球之巅······从天山巅到三江源、从南海之滨到珠穆朗玛,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实现珠峰登顶和南北极测量,完成地球三极科考的科教工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导陈刚被业界誉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地学追梦人。近日,他荣获2024年第四季度“荆楚楷模”称号。

坚持去一线  十年四次攀登珠峰

1737598899827.jpg

2022年4月30日上午,经过21天攀登,陈刚和儿子陈李昊,成功登上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

这距离他首次攀登珠峰过了10年。这一次他终于拿到了西藏地壳运动监测的珍贵数据。从汶川科技赈灾起步,他参与全球“7+2”登山科考计划,攀珠峰、征北极、闯南极、探南海,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中获取了大量的精细勘测数据。

2019年,鉴于陈刚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研究工作,并且积累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登山科考工作的经验,具备胜任珠峰测高的能力,自然资源部特任命他为“冲顶测量负责人”,全程参与2020年中国—尼泊尔珠峰高程测量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任务。作为测量队年龄最大的队员,陈刚突破体能极限,圆满完成珠峰高程测量国家任务。陈刚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2020珠穆朗玛峰高程测定》项目荣获自然资源部2023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

1737598926751.jpg

自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陈刚先后四次攀登珠峰。前三次,因天气原因均未能登顶。2022年他再度出发,这一回还带着在地质大学攻读测绘专业的儿子陈李昊。他们住帐篷一住就是一个月,二十斤的仪器一背就是九个小时,狂风暴雪、高原反应都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2022年4月30日凌晨2点,陈刚带着儿子陈李昊和两名向导一起从珠峰北坡8300米营地出发,向峰顶发起了最后的冲刺。最后500米的海拔高度需要跋涉2.8公里的距离,他们用了将近9个小时。

珠峰是反映印—欧板块相互作用现状的敏感指示器。作为世界最高点,和南极、北极一样,它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对全球地质学研究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陈刚带领团队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备,进行了高精度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测试,以及冰雪覆盖测深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珠峰地区利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技术开展积雪反演研究。

测绘工作,耐心和细心是影响观测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为了一个数据反复地观察与测量,就算是在高寒环境,也不能草草了事。”陈刚说,数据不会说谎,必须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心系荆楚,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

2003年,湖北第一个风力发电厂在咸宁九宫山开建,陈刚承担了风机场地勘测任务。当时,很多技术问题无从借鉴,他参考荷兰海上风电技术资料,结合建厂实际,改进了地形和风场数字模拟方案,助力风力发电厂顺利建设。

2005年,鄂东长江大桥开建,该桥连通武黄、黄黄、大广北、大广南和汉鄂5条高速公路,是湖北境内的交通要道。该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的现代化特大桥梁工程之一,建设过程备受关注。陈刚受交通部规划设计院的委托,承担该桥长江两岸线路的精密测量的检测任务,为大桥建设保驾护航。相关科研成果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737598950515.jpg

近年来,为保障湖北山地自然灾害防治,陈刚带领课题组成员跑遍了鄂西山区35个乡镇,完成了山洪沟道测量和沿河村落灾害调查。在恩施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监测试验场,陈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构建了基于北斗的空天地洞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出重大地质灾害现场灾情快速侦测技术,为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陈刚团队研发的高山峡谷暴雨洪灾北斗预警及应急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弘扬科学精神  积极投入科普浪潮

“同学们,你们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吗?”······在武汉电视台2023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陈刚带领所在的“山海求知”党支部成员为中小学生,做了一场题为《攀登的意义》的科普宣讲课,讲述他攀登珠峰的故事。

“课堂上,孩子们会问珠峰的身高为什么要经常测量?”陈刚说,实际上珠峰的高度和变化趋势一直受到国际关注,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精确测定珠峰高度,并向全世界发布,这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国主权的象征。

1737598977581.jpg

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他带领支部党员前往西湖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武汉三中、巴东长岭中小学、长春街二小等30余所中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弘扬科学家精神,覆盖师生过万人。

不仅如此,他作为湖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积极参加湖北省“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还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山海求知”党支部,开展宣讲团活动,连续两年获得中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资助,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家精神宣讲项目。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