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12日,湖北竹溪中药材科技小院服务团在十堰市竹溪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中药材资源系统调查。本次调查由湖北竹溪中药材科技小院专家团队主要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刘大会领衔,团队成员包括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成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及研究生、十堰市中药材研究所专家等21名专业人员。十堰市竹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君及十堰市农科院相关领导全程参与调研工作。
调查团队采用网格化工作方法,将人员分为4个专项小组,对全县15个乡镇及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全覆盖考察。通过实地采样、农户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重点对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调查:一是县域内道地药材的品种分布与生长状况;二是当前中药材种植规模与产业效益;三是产地初加工与市场流通环节的现状。
据初步统计,竹溪县现有中药材面积达26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14万亩,估计年产值约10亿元。涵盖几十个品种,其中以黄连、重楼、天麻、杜仲等道地药材最具特色。调查发现,当地中药材产业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但在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调查团队采用网格化工作方法,将人员分为4个专项小组,对全县15个乡镇及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全覆盖考察。通过实地采样、农户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重点对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调查:一是县域内道地药材的品种分布与生长状况;二是当前中药材种植规模与产业效益;三是产地初加工与市场流通环节的现状。
据初步统计,竹溪县现有中药材面积达26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14万亩,估计年产值约10亿元。涵盖几十个品种,其中以黄连、重楼、天麻、杜仲等道地药材最具特色。调查发现,当地中药材产业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但在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竹溪县副县长彭君表示,此次调查为竹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竹溪县政府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重点培育3—5个优势品种,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力争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调查期间,专家团队还就科技小院重点科研项目“榔梅嫁接”开展了研究。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