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工作案例  >  专家工作站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工作站
2025-01-20 10:59|文章来源: 省科协计财部、院士中心、襄阳市科协

工作站与武汉理工大学王为民教授开展碳化硅特种陶瓷材料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投入大量资源配置相关的技术、生产、财务管理人员,优化研发平台建设,为专家工作站王为民教授及公司研发团队打造良好的研究基础,确保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开展人才推荐培养合作,王为民教授为公司推荐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并促成公司与傅正义院士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李晨辉教授团队开展合作,通过组织授课讲座、参与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陶瓷泵研发产业化团队。合作以来,公司的碳化硅陶瓷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和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良好声誉。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工作站于2020年8月获湖北省科协批准成立,专注碳化硅特种陶瓷制造领域,与武汉理工大学王为民教授就碳化硅特种陶瓷生产工艺改进、碳化硅陶瓷泵开发、复合陶瓷生产新技术等方向进行合作,开展碳化硅特种陶瓷材料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成立背景与目标:在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碳化硅特种陶瓷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在众多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领域面临着技术升级、产品优化以及人才短缺等挑战。为瓶颈,提升公司竞争力,实现从传统陶瓷材料向高性能复合陶瓷材料的转型,公司决定成立专家工作站,旨在借助王为民教授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碳化硅特种陶瓷材料性能优化、生产工艺改进、陶瓷泵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具体做法如下:

优化研发平台建设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配备专门的材料研发实验室和陶瓷泵水力性能测试实验室,购置三维扫描仪、圈带平衡机、水泵测试系统、耐磨测试台、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配置相关的技术、生产、财务管理人员,为专家工作站王为民教授及公司研发团队打造良好的研究基础,确保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

通过王为民教授对碳化硅特种陶瓷生产工艺优化的指导,碳化硅特种陶瓷的抗热震性能、抗氧化性能、耐磨、抗冲击、结合强度等常温性能均有大幅提升,解决了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大型化、脆性等在渣浆泵领域应用的诸多难题。

在碳化硅陶瓷泵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工艺优化等方面,王为民教授与公司研发团队深入研究,通过融合先进的陶瓷制造技术、流体力学和渣浆泵制造技术,公司成功研发了大型耐磨碳化硅陶瓷重型渣浆泵的成套制备技术,并通过生产体系和工艺装备的研发,实现碳化硅陶瓷泵的批量化生产,该产品在强磨蚀、强腐蚀、高固含量、大颗粒、高温等工况下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远销东南亚、非洲、印尼、俄罗斯、美国、智利等国家和地区。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王为民教授积极为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荐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季伟研究员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并促成公司与傅正义院士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李晨辉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同时,通过组织授课讲座、参与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了一支专业背景突出、研发经验丰富、高效务实的陶瓷泵研发及产业化团队。

经济效益显著

公司的碳化硅陶瓷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和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良好声誉。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01.54万元,其中出口创汇1186.89万元。特别是碳化硅陶瓷渣浆泵,经南非客户试用,使用寿命达到该客户原使用某国际知名品牌金属泵的10倍以上,获得了“上帝之泵”的美誉,迅速在南非市场打响品牌。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2022年9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会,一致认定王为民教授与公司联合承担的《大型耐磨耐腐耐高温陶瓷渣浆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整体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11月,陶瓷渣浆泵获央视财经“专精特新·制造强国”专题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承担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王为民教授与弘源碳化硅公司联合承担的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专利类)项目《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在渣浆泵的应用研究》、2021年度隆中人才支持计划(B类)《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泵研发及产业化》均已顺利通过验收,为公司获得215万政府资金支持,推动了公司碳化硅陶瓷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

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加强了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包括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与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联合成立了襄阳市碳化硅陶瓷泵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通过联合承担项目、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