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汉理工大学黄毅勇教授在航天热防护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从战略决策咨询、科技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专家工作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基础上,直接引进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利用企业产业化优势实现快速转化应用。利用专家及其团队资源,开展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开展预研项目立项及技术方案论证,提前规划布局市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谋篇布局。构建“全链式”合作机制,开发与布局知识产权,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筹建省级重点研发平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湖北航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成立于2021年11月,属于航天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及相关技术开发领域,建站专家为武汉理工大学黄毅勇教授,主要在航天热防护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为航聚公司热防护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提供科研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人才、检测等资源保障,并以联合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实践型人才。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发挥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利用专家工作站的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的制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中集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从以下三种模式开展具体工作。
专家工作站形成长效化工作机制
为了确保专家工作站的长期稳定运行,从战略决策咨询、科技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发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借助专家及其团队的学识、资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合力攻关,借助专家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指导和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企业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基础上,直接引进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利用企业产业化优势实现快速转化应用。
专家工作站开展常态化合作模式
企业利用专家及其团队资源,开展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开展预研项目立项及技术方案论证,提前规划布局市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谋篇布局。在企业开发防隔热材料及系列化产品过程中,双方利用互联网的沟通优势,并定期邀请专家到访企业开展线下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双方联合攻关实现“卡脖子”技术的快速突破,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壁垒。
企业转化专家的3项树脂合成关键技术,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实现防隔热复合材料的试产,已经与用户单位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实现在防隔热结构功能一体化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开拓了巨大的应用市场。
专家工作站采取的创新性工作举措
以技术成果转化为契机,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战略规划布局,到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及应用。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布局,以及技术人才联合培养,省级重点研发平台筹建,构建“全链式”合作机制,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目标导向促进成果孵化
通过企业委托开发耐高温树脂合成的关键技术,助力企业实施技术难题攻关,实现防隔热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试制。
培养骨干技术人才
在实践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能吃苦、敢啃硬骨头、致力于产业化的创新团队氛围,打通了产学研用共融共享的绿色通道,加强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对接,更好地解决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在新型热防护材料研制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累计形成产值上千万元,创造就业岗位数十个。
加快技术专利布局
利用研发、工艺成型、生产、检测一体化的优势,结合高校理论研究的深厚功底,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涉及航天热防护领域的关键材料、重要工艺等关键环节。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助力产业的发展。
开展理论研究夯实基础
联合申报1项省科技厅人才服务企业项目并成功获批,实现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在产学研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效。
总体而言,以建站专家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契机,推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主营产品实现稳定营收,新产品线逐步开拓,并联合实施技术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形成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范式,打造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企业发展模式。未来,还将继续关注技术前沿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合作方向和服务内容,将进一步提升工作站的影响力和服务效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