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第一资源” 提升“第一动力”
——湖北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激发“第一资源” 提升“第一动力”——湖北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潮涌荆楚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
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眼下,一条由光谷出发,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沿长江经济带延展的科创大走廊正在加速建成。
顶尖科学家最高可获1亿元支持,“光谷人才11条”新政全力护航东湖科学城引才;全省出台“16条措施”加快推动科技强省建设,政策措施突破面达到80%。
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布局到哪里。
这是我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涵养一流人才发展环境,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
今年10月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湖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令人印象深刻。
“北斗心脏”星载铷原子钟、全球首台全数字PET-CT、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国最大功率光纤激光器……
“十三五”期间,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33%。
这背后,是湖北“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不断健全,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
坚持省委常委会、“双月座谈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形成“五统五分”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省领导联系服务在鄂院士“全覆盖”,实现联系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怀融入血液。”去年12月,我省组织在抗击疫情和疫后重振中表现突出的高层次专家人才,开展人才国情省情研修活动,学员们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
——政策全面发力,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科技十条”“新九条”“科创二十条”、自贸区“人才激励六条”“人才发展激励十六条”……70余个影响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形成人才综合政策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专家人才在大战大考中贡献才智。
疫情防控中,省市两级出台28项政策文件,激励科研人才集智攻关。
疫后重振中,选派3300多名院士专家和“科技副总”下沉到中小微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脱贫攻坚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服务基层,引导1.2万名各方面人才扎根基层。
以“人才活”带动创新“满盘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武汉“黄鹤英才计划”、光谷3551人才计划、襄阳“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黄石“东楚英才计划”、宜昌“三峡英才工程”、黄冈实施“教授回乡”计划、咸宁开设“引才专列”……
近年来,全省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长。
这背后,是我省不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让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放权,让用人单位有更多“话事权”。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向124所高校、2家科研院所、44家三甲医院、8家国有企业、5个专业学会、2个自贸片区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
——松绑,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不仅鼓励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等方式聘任高层次人才,更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科技人才或团队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可达70%至99%。
中科院院士、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骆清铭的研发团队,将一项科研技术挂牌转让,1000万元的转让收益,科研团队可以获得700万元奖励。
这是我省2013年提出改革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后,首个受益的科研团队。
——减负,把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出来。7月底,光谷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注册制”和人才动态评价“积分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枷锁,按照不同人才类别和层次,设立不同积分评价模型,展开多维度立体评价。
——清障,让人才流动畅通起来。一系列举措打通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支持部分高校院所建立“人才驿站”,从2014年起,从省内外企业选聘科技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累计选聘140人;从去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选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到中小微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改到真痛处,催生新活力。
今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湖北新增8位院士,两院院士总人数上升至81人,居全国前列。
以改革释放人才红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人才839.5万人。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今年5月,武汉人才集团正式揭牌。
“人才集团的成立,将帮助我们实现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加快形成各类人才聚集的‘强磁场’。”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武汉人才集团已服务企业1124家。
在湖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一杯咖啡喝出一个产业”的故事为人才津津乐道。为了给专家搭建交流平台,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打造了“千百咖啡”活动品牌。
搭台引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行动。
黄石投资7亿多元,在光谷设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实现“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
襄阳探索“城市+大学”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坚持招校引院与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同步谋划推进;
宜昌打造物联网产业链孵化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放大产业与人才集聚效应。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省上下正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17个市州、29个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办重点项目59项。
十堰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调动各方资源,构建“武当人才卡”服务体系;
黄冈市委主要领导逐家走访“黄冈市杰出人才”所在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困境,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坚持拿出真情实意、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涵养‘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湖北共识”,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推动“第一资源”转化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第一动力”。(李婷 沈仁才)
编辑:朱习芳
责编:胡芳华
审核:敬 冉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