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要文件
郭生练副省长在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上讲话
2017-04-04 17:10|文章来源: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面,我就深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讲几点意见。

充分肯定 “十二五”期间我省科学素质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我们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扎实推进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不断加强基础科普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化的科学素质工作机制,较好地完成了全省“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2015年,国家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对我省“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督查后,在给湖北的反馈意见函中指出:2015年湖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47%,全国是6.2%。

(一)科学素质工作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在近年来清理和调整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中,省政府始终保留“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科学素质工作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2011年10月1日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13年,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各市州政府与所辖县(市、区)政府都签订了“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书》,实现了目标责任制的全覆盖。

(二)面向社会公众的主题科普活动影响广泛。每年组织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主题活动,将科技知识送到乡村、学校、社区。积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普活动。围绕食品安全主题,开展“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转基因问题,开展“理性看待转基因”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开展“向污染宣战”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围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知识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等。

(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省科协、省教育厅、科技厅、地震局、团省委等成员单位,相继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开展“应急科技知识进校园”等集中行动等。二是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省农业厅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级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传统经营农民分类培训。省科技厅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省科协、省财政厅实施“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科普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双十百会’计划,立项资助了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科普示范基地。三是深入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持续在全省广泛开展了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省科协发挥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省人社厅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成了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审核认定工作。四是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省委组织部坚持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省委党校及其他省级培训机构主体培训班教学内容,依托“湖北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将有关科学素质方面的课件纳入上线学习内容进行菜单式选学,在公务员考试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测查。五是深入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实施“湖北省科普示范助力新社区行动计划”,每年评选命名100个“湖北省科普示范社区”。中科院武汉分院组成科普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科普系列讲座。武汉市积极打造“百万市民学科学”科普活动品牌,每年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等。

(四)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是积极构建全省科技馆场展教体系。省科技新馆目前已完成各项招投标工作,实现土建全面开工。全省有10个市(州)正在新建改建科技馆。全省近50个县级科技馆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和展教功能建设,创建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20多个,“一大十中百小”全省科技馆新体系正在形成。二是积极构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省科协、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科普资源开放共享联盟签定《科普信息化共建协议》,共同打造“科普游楚天”科学传播平台,使公众在线上就可多方位的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互动访问。省气象局着力加强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将气象科普纳入台站改善和气象文化建设内容,实现了全省各市州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全覆盖。省科协与省旅游委合作,共同开展“灵秀湖北快乐科普游”活动,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全省“农家书屋科普示范行动”,团省委搭建五位一体的“青”字号全媒体文化科技知识推送平台,省卫计委与湖北日报社、腾讯大楚网联合举办《楚天名医大讲堂》大型公益活动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省科学素质工作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与先进的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和不足,需要全省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广泛开展好主题科普活动,开发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严格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推进我省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开展我省“十三五”科学素质各项工作

“十三五”是我省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实现“十三五”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对建设创新型湖北的重要意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把握科学素质建设新要求,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今天,中国科协召开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按照延东副总理要求,紧扣省政府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湖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奋斗目标,按照《湖北省“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将我省“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完善机制,进一步强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要继续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以“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形成“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合协作、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继续做好《“十三五”湖北省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着力推动各市(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目标责任制,更好发挥各级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完善科学素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我省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监测工作,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政府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依据。

(二)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一是在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培养,增强科学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二是在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要重点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的科普服务力度。三是在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要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四是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宏观管理,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科普工程建设。一是要高度重视科普信息化。要树立“开放、共享、协作、参与”的互联网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内容为王,紧跟社会热点、立足个性化需求,坚持信息化与传统科普的深度融合,努力适应科学传播的新需求。要以“互联网+科普”为重点,着力构建网络传播、移动终端、公共媒体等科普信息化传播平台,拓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渠道,以此推动科普工作的转型升级。要加强科普信息化的内容建设,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强化需求导向,增强科普信息推送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全面加快我省科普信息化建设。二是要拓展渠道,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科学传播能力、科普创作能力、科普资源开发能力等建设,进一步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要围绕建设“一大十中百小”全省科技馆体系,切实加强科普阵地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繁荣科普创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加大对各类重点人群科普资源的配送力度。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开展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更有效的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要加强科研与科普的结合,进一步推动落实在我省科技计划项目增加科普任务。

三、切实加强科学素质工作组织领导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素质工作领导体系,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成员单位。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之中。

二是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要根据省政府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市县政府层层签定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要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三是要强化保障条件。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湖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足额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要加强中等城市科技馆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区域科技馆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科普宣传的覆盖面。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快鼓励科普产业发展。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