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科协报道
极目新闻:“纪念黄旭华院士生平事迹展”在武汉揭幕,有三件展品和他隐姓埋名三十年一样被“藏”起来了
2025-04-24 16:52|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邵格

通讯员 蒋怒雪 陈罗谦 徐雅丽

4月23日,“此生属于祖国——纪念黄旭华院士生平事迹展”专题展览揭幕仪式在湖北省科技馆举行。展览通过三个篇章讲述黄旭华院士将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见证蛟龙入海背后永不褪色的忠诚与信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干部代表、省科协干部职工及武汉多所小学师生、参观市民共600余人参加揭幕仪式,共同开启这场致敬黄旭华院士的百年人生,汲取科技报国的精神力量。

展览再现院士的奋斗岁月

“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诠释了‘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省科协党组书记周德文在致辞中强调,黄旭华院士青年时期响应国家号召,隐姓埋名30载投身核潜艇研制,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攻克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关键技术,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周德文特别指出:“此次展览不仅是追思,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礼赞,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七一九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余晓江在回顾了黄旭华院士的光荣事迹,“展览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定格了院士奋斗岁月的光荣瞬间,都承载着院士对祖国和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展览在湖北省科技馆一楼大厅展出,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部分为“求学报国·立志科学”,第二部分为“任重道远·只争朝夕”,第三部分为“誓言无声·此生无悔”。展览通过数百件珍贵照片、手稿、文件、证书等,完整、翔实地再现了黄旭华院士伟大光辉的一生。

展览的第一部分展出了少年黄旭华投报国立交通大学报名单、大学录取名单以及黄旭华大二(上)部分课程成绩,让孩子们看到科学家也曾是和他们一样的“学生”。“此前对黄旭华院士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伟大科学家、为我国造出核潜艇。今天看到了他的求学路,感觉很亲切,也很受鼓舞。他的科学报国精神将成为新一代学生前进的动力,同时也在他们心中埋下爱国种子,激励他们努力成长为像他那样的人。光谷二小六年级七班的詹义航同学在参观完展览后激动地说道。

“这是一场兼具纪念性与科普性的人物展。我们在第二部分特别聚焦黄旭华院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其中‘模型研究’贯穿他科研的三个关键阶段——早期设计、艇型确定和实际建造。例如,他突破国外‘三步走’模式,带领团队一步到位采用水滴线型建造核潜艇。”湖北省科技馆创新发展部讲解员陈罗谦分享了展览的策展思路与亮点。

三件不允许拍照的展品

陈罗谦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展览的的亮点内容,放置在展厅的三个核潜艇模型,左右两侧为高仿真模型,中间则是黄旭华院士办公桌上放置的原件模型,也是他时常拿在手中观摩的模型。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不少观众在这一展区驻足观看,展品旁张贴的禁止拍照十分醒目。“三件模型的艇型和技术细节不便公开,所以没有展品名称,也没有说明牌,就像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年一样。不能拍摄纪念或许有些遗憾,但这种遗憾更让人感受到我国军工科研工作者有多少难以言说的付出。

展览的最后篇章是黄旭华的“功勋人生”的生动体现。2013年,获评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17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202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院士的一生定格在了2025年2月6日,当日黄旭华在武汉逝世。黄院士离世后,武汉全城送别、鲜花售罄,这不仅是对个体的致敬,更是民族崇尚科学、致敬英雄的生动注脚。

展览结语所言:“最深的潜行是为托起民族脊梁,最久的沉默是为积蓄破浪之力。”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黄旭华院士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科技思政课”——从战火中的求学路到深海里的强国梦,从隐姓埋名的奉献到耄耋之年的传承,黄旭华院士用一生书写的“忠诚、执着、朴实”科学家精神,正通过展览的每一个细节,化作激励当代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据悉,该专题展自即日起展览至6月底,同时通过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湖北省科技馆联盟进行推广和巡展,形成“致敬国之脊梁”社会热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