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联系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华中农业大学科协(以下简称“华农科协”)始终牢牢把握“四服务”职责定位,以开展“五大行动”为抓手,着力增强科协组织发展活力,为服务高校科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凝心聚力行动
2021年11月21日,华农科协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科协领导班子。“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和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五年一度的科技工作者盛会掀开了华农科协新的奋斗篇章。
一直以来,华农科协携手校内各党政部门,始终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线,大力弘扬“宏农学·扬国光”的价值理念,支持和发展各类学术交流、理论宣讲、政策培训、典型示范平台,一批享誉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走上讲台,宣讲党的大政方针、科技前沿知识和科学家典型事迹。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矩阵的同步发力下,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得以持续发声,科学家精神得到弘扬发展,不断激励全校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砥砺报国之志,勇攀科技高峰。
实施学术引领行动
蓊郁苍翠的校园里坐落着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以及其他一大批省部级科研基地。纵观其研究方向,粮食安全、生物育种、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许多都处在解决我国农业领域“卡脖子”“一剑封喉”问题的赛道上。
作为桥梁和纽带,学校借助科协的平台和渠道优势,组织全校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引领学术前沿和产业发展,特别是围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帮助全校科技工作者跨越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由华农直接产出的各类科技成果近5000项,审定、登记新品种300余个,“创新型大学”成为学校的亮眼名片。
实施科普惠民行动
在长期探索中,学校涌现出“科普+党建”“科普+科技”“科普+双创”“科普+教育”等多种新模式。每逢“全国科普日”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校园里科学“大咖”云集、群英荟萃,一大批校内外师生特别是青少年慕名而来,组团共享科普“大餐”。各类活动的开展让学校许多科技工作者“走出”教室、实验室,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学校已连续3年举办科普讲解大赛,并组织开展多场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优秀奖、优秀组织奖等荣誉,主导创作的1部图书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学校建有3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0家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获得命名,“播撒科普种、开出科学花”,这些基地在成为提升学校科普知名度和美誉度重要窗口的同时,也在众多在校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华农科协也送上了科普惠农的“金钥匙”。学校逐步形成了以“领导牵头、部门协调、学院对接、教师参与、学生响应”为特色的科技服务工作新模式,为省内17个市州带去“专家智囊团”,一批以院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团为代表的教师团队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把科技、文化、教育送进农家,帮助他们用“科技之手”推开“富农之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实施智汇华农行动
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始终是华农科协的不懈追求。华农科协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发展核心赛道,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拓展知识边界,组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相关战略趋势、发展方向、技术路径,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专业化建议,探索出一条“上达国计、下接地气”的智库发展之路。近5年来,先后有457篇咨询报告获得省级及以上批示或采纳,27篇理论文章在“三报一刊”上刊发。
实施强基固本行动
在耕读精神熏陶下,一届又一届华农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初心不改、始终如一。在校党委领导下,华农科协实现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有力的自身建设目标,科协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逐渐彰显。
与此同时,华农科协对学校15家挂靠省级学会(协会)的指导也毫不放松,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会员管理、业务开展、活动保障……各学会(协会)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仅2021、2022两个年度,就有8家省级学会获评星级学会。近5年来,各挂靠学会(协会)获批各级各类科协项目100余项、经费700余万元。
此外,华农科协想方设法为在校科技人才打底子、搭台子、铺路子。近5年来,共有24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荣誉,极大激发了全校科技工作者的豪情和干劲。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