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省科协关于申报2026年湖北省“科技小院科普能力提升”等3个项目的通知
2025-10-10 16:33|文章来源:省科协农技中心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湖北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升我省农村基层科技组织科普工作能力,2026年,省科协将在实施“特色产业科普项目”“湖北省科普志愿服务队项目”等农村科普项目基础上,增加实施“科技小院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及“农技协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现将科技小院、农技协、科普志愿服务队3个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一)“科技小院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1.申报主体

中国农技协正式发文批复设立的科技小院的依托单位。

2.申报条件

申报主体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接受非法人单位和个人申报。申报的小院师生生活和工作条件须齐备,有固定的师生入驻,有正常的工作业务并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

3.项目数量和资助标准

项目数量:30个

资助标准:4万元/个

4.项目要求

(1)依托科技小院,针对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科普培训,其中线下培训不少于2次,现场指导不少于10次,服务农民不少于200人次。

(2)利用全国科普月、科技工作者日等节点开展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积极参加科技小院农产品亮宝展示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并提供活动总结。

(3)专家团队老师到科技小院现场指导不少于5次,其中首席专家不少于2次。

(4)保证每年有研究生入驻。

(5)总结2026年度科技小院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提交总结报告1份。

(6)加强宣传工作,在各级媒体及相关平台发布宣传信息不少于5次。

5.实施时间

项目实施时间为2026年1月—2026年12月,重点安排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进行。

(二)“农技协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1.申报主体

由科协组织管理并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省、市(州)、县(市、区)级农技协。

2.申报条件

申报主体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接受非法人单位和个人申报。应持续开展农村科普及相关活动满2年以上,在审验有效期内,有独立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工作人员,组织框架完整,工作业绩突出。

3.项目数量和资助标准

(1)A类项目

项目数量:1个

资助标准:20万元/个

(2)B类项目

项目数量:3个

资助标准:6万元/个

(3)C类项目

项目数量:9个

资助标准:3万元/个

4.项目要求

A类项目:

(1)开展全省各级农技协组织数量调查,形成湖北省农技协组织名单报表;梳理分析全省农技协与科技小院的发展状况、相互关系与各自独特优势,探索农技协与科技小院融合共生机制,总结典型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形成总报告。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省农技协组织振兴方案并组织实施,包括做优做实农村科普、建立建强农技协组织、农技协与科技小院融合发展、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等。

(3)整理、挖掘不少于10个农技协或科技小院的优秀案例素材,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案例汇编。

(4)至少开展1次全省农技协及科技小院经验交流活动。

(5)跟踪2026年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形成年度发展报告。

(6)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培训活动,其中线下活动不少于30场,涵盖受众群体总数不少于2000人次,在科普月活动期间至少举办1场;线上活动不少于10场,涵盖受众群体不少于5000人次。

(7)加大宣传力度。总结项目成功经验做法,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选出一批事迹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在各种平台发布宣传信息不少于10次,通过多媒体渠道持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B类项目:

(1)开展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形成本市(州)农技协组织名单报表;梳理分析本市(州)农技协与科技小院的发展状况、相互关系与各自独特优势,形成1篇调研报告。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市(州)农技协组织振兴方案并组织实施,包括做优做实农村科普、建立建强农技协组织、农技协与科技小院融合发展、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等。

(3)整理、挖掘本市(州)不少于2个农技协或科技小院的优秀案例素材,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案例汇编。

(4)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培训活动,其中线下活动不少于5场,涵盖受众群体总数不少于500人次,在科普月活动期间至少举办1场;线上活动不少于5场,涵盖受众群体不少于2000人次。

(5)加大宣传力度。总结项目成功经验做法,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选出一批事迹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在各种平台发布宣传信息不少于5次,通过多媒体渠道持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C类项目:

(1)梳理分析本地区农技协与科技小院的发展状况、相互关系与各自独特优势,探索农技协与科技小院融合共生机制,总结典型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形成1篇调研报告。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技协组织振兴方案并组织实施,包括做优做实农村科普、建立建强农技协组织、农技协与科技小院融合发展、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等。

(3)整理、挖掘本地农技协或科技小院的优秀案例素材,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案例汇编。

(4)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培训活动,其中线下活动不少于2场,涵盖受众群体总数不少于200人次,在科普月活动期间至少举办1场。

(5)加大宣传力度。总结项目成功经验做法,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选出一批事迹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在各种平台发布宣传信息不少于2次,通过多媒体渠道持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5.实施时间

项目实施时间为2026年1月—2026年12月,重点安排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进行。

(三)“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补助”项目

1.申报主体

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组建湖北省科技志愿者队伍的通知》要求组建并在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正式注册成立的科技志愿服务队,包括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所属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协成立的科技志愿服务队,市(州)科协所属科技志愿服务队,县(市、区)科协所属科技志愿服务队。

2.申报条件

团队须正式运行满1年以上,持续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且辐射影响明显,群众普遍认可。其中A类项目申报团队须具有组织联络全省老年科技组织及老年科技工作者的资源优势,或具有组织联络中央在汉科研机构及全国性科技工作者的资源优势。

3.项目数量和资助标准

(1)A类项目

项目数量:2个

资助标准:5万元/个

(2)B类项目

项目数量:40个

资助标准:2万元/个

4.项目要求

A类项目:

(1)根据队伍实际和工作情况,制订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年度工作计划1份。

(2)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少于1个,要求结合“银龄行动”,突出老科技工作者特色;或组织院士参与科普活动,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精准、实施方法科学合理,具有较大影响,社会效益显著。

(3)结合本科技志愿服务队的专业领域,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通过科普报告、科学实验、科技成果展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不少于10次,影响人群不少于1000人,并通过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注册和活动发布。其中利用全国科普月、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在项目实施期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次, 

(4)广泛吸纳本地区、本专业相关人员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项目实施期间队伍新增志愿者不少于5人,并保证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比例不低于60%。

(5)加强宣传工作,在各种平台发布信息不少于5次。

B类项目:

(1)根据队伍实际和工作情况,制订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年度工作计划1份。

(2)利用全国科普月、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节点,结合本科技志愿服务队的专业领域,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并通过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注册和活动发布。

(3)广泛吸纳本地区、本专业相关人员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项目实施期间队伍新增志愿者不少于3人,并保证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比例不低于60%。

(4)加强宣传工作,在各种平台发布信息不少于2次。

5.实施时间

项目实施时间为2026年1月—2026年12月,重点安排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进行。

二、工作要求

(一)积极组织申报

各市州科协组织要高度重视科普项目申报工作,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申报并严格把关。各申报单位如实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一式五份,逐级报所属县(市、区)和市(州)科协审核盖章后,提交至省科协。同一申报单位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以上项目,不同申报单位间不得有股权关系。

(二)加强资金管理

申报单位应熟悉中央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及湖北省科学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熟悉省科协项目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具有实施项目的综合能力,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状况良好,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信用良好,无违法记录。

各申报单位及所属科协要严格按照科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得将资金用于人员工资、奖金、福利、日常办公、各种管理性费用支出以及与科普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各申报单位及所属科协须严格按照申报的项目内容推进实施,不得自行调整或延期。

(三)强化绩效评价

各市州科协要切实抓好科普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有效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省科协将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未完成本文件规定的项目要求,资金使用不符合科普资金管理要求,执行效率低下(执行率低于80%),绩效评价为不合格的项目,在要求进行整改的同时,将取消该单位下年度申报资格。

三、申报方式

将通过县(市、区)科协和市(州)科协审核盖章的申报书一式五份快递至省科协农技中心,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24日。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A座9楼

收件人:曾朝鸽    电话:18271492419

同时将加盖公章后的申报书PDF或OFD版发送至以下邮箱:

njzx@hbkx.org.cn(邮件标题: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联系人:

省科协普及部    吴成勇  18602724011

省科协农技中心  李拥军  13163385140

曾朝鸽  18271492419 

附件:(附件1~2点击下载)

1.项目申报书

2.综合评分标准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10月10日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