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三五”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7-08-01 09:16|文章来源:省科协普及部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

2017年7月20日,省科协主席办公会研究通过了《湖北省“十三五”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湖北省“十三五”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7年7月21日

湖北省“十三五”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科普信息化是适应科普传播方式变革、推进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的深刻革命,是科普工作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普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面,促进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为了抓好“科普中国”在湖北广泛落地,并建设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普信息化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科普信息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构建“互联网+科普”传播平台为目标,全面加快我省科普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打造全媒体科普传播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互联网信息传播手段为主、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方式深度融合、精准推送与普惠共享并进、实体科普与数字科普共建互通”的具有湖北特色的科普信息化传播体系。

(二)打造科普网络品牌。推进“科普中国”在湖北的广泛落地应用,努力打造“科普中国”品牌。结合湖北实际,嫁接“科普楚天”,广辟科普领域和渠道,推进科普贴近基层群众,增强科学普及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推进科普内容建设。与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紧密结合,建立湖北省科普知识库,编撰系列科普资料,对四类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

三、基本原则

(一)聚焦目标,精准科普。把科普信息化作为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渠道,为实现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10%)提供重要支撑。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增强系统的集成性和开放性,量力而行,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三)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四两拨千斤,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

(四)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在推进面上工作的同时,抓好各领域的示范点建设,探索模式,积累经验,为在全省推广打好基础。

四、重点领域

(一)加速推进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2017—2020年,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互联网科普传播平台。一是依托湖北科普网,与有关媒体合作,打造“科普楚天”平台,与“科普中国”链接,实现“科普中国”在湖北落地。打造“科普专家谈”品牌栏目,提升科普权威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打造“科普100”专栏,每年推出“科普100问”知识解答,形成科普材料系列化、精准化。二是加强融媒体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这一大众化媒体,开通电视科普栏目,让科普服务进入百姓家庭。

(二)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针对手机用户量大、公众对手机依赖性强的实际,着力加强手机客户端(APP)建设。2017—2020年,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科普楚天”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面向大众发送公共科普信息。同时,抓好分类推送,针对不同人群实施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

(三)大力推进科普e站建设。2017—2020年,积极实施中国科协“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按照我省“十城百校千村行动”计划,省、市两级科协同步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实现17个市州“科普e站”建设全覆盖,使之成为提高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

(四)深入推进“江城科普快车”建设。在搞好轨道1号线“江城科普快车”运维的同时,2017—2020年争取拓展其它轨道交通线路开通科普快车。在此基础上,逐步向“1+8”城市圈拓展科普列车,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科普生态圈。

(五)切实推进科普内容建设。与有关高校合作,研究制定湖北省科普大纲框架,明确“十三五”湖北省科普重点内容。以科普大纲框架为指导,针对四类重点人群,每年组织编撰“科普100问”资料,为多媒体传播共享。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科学素质读本进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推进重点景区科普信息化,积极开发东湖绿道科普长廊。

五、进度安排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拟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实施有关具体项目,其他项目拟于2018年陆续启动。

(一)启动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与有关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发“科普楚天”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面向大众发送公共科普信息。

(二)建好互联网科普平台。在省科普网长期设置固定“科普专家谈”专栏,与有关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丰富网站科普内容。

(三)继续实施“江城科普快车”项目。继续在武汉轨道1号线实施科普快车项目,争取科普内容上车载电视。同时着手与轨道交通集团接洽,尽早在其它地铁线路开通科普快车。

(四)抓好科普信息化示范区(点)的建设。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武汉市(蔡甸区)、宜昌市、襄阳市为科普信息化示范区,重点搞好镇村、社区、学校和机关的“科普e站”示范点建设。

(五)搞好科普内容建设。一是研究制定湖北省科普大纲框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科普100问”系列资料;二是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纳入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体系。

(六)积极开发武汉东湖绿道科普长廊。会同武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开辟东湖科普绿道,推进重点景区科普信息化,向市民群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科协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普及部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实施,切实抓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重大事项决策等。发挥省科协科普工作专委会和省科促会的作用,加强科普信息化咨询工作,以科学性、权威性、真实性为要求,搞好科学知识内容的普及、传播。

(二)加大投入力度。从2017年至2020年,每年从国家和省科普专项中列支科普信息化专项,力争筹措资金3000万元。同时,遵循“开放、共享、协作、参与”的互联网精神,积极引入PPP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互利共赢、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科普服务产品供给方式,努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

(三)抓好试点先行。以湖北科普网为“互联网+科普”平台,引入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科普楚天”、手机APP和互联网电视系统;以武汉市地铁等公共交通为建设“江城科普快车”等新媒体传播示范平台;以有关城镇村、社区、学校和机关为建设“科普e站”示范点;以武汉东湖绿道科普长廊为科普信息化开放型试点,全方位打造科普信息化示范点。

(四)开展广泛协作。一是与“科普中国”进行无缝对接,将其作为我省科普信息化的常态化科普内容。二是与有关媒体、科研院所、企业等进行密切合作,围绕公众关注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应急避险、生态环境、反对愚昧迷信等热点和焦点问题,综合运用图文、动漫、音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推出更多的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产品。

(五)加强资金监管。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实施项目绩效评估,纳入省财政、省审计部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