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科协报道
中国科协网:感受科学之美 体验别样“荆”彩︱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22-06-09 14:39|文章来源:中国科协网

编者按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举办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全国各地同期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有的省省委书记、省长带队看望慰问科技工作者,把党的关怀送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有的省表彰奖励科技人才,引领科技人才勇于创新争先;有的省带动科技工作者下厂矿进乡村,以为民服务庆祝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中国科协网开设“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题,记录蓬勃开展的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营造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以进一步坚定科技工作者理想信念,砥砺报国之志,增强创新之能。


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建筑的未来?地下水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纺织科技如何推动社会进步?5月下旬以来,由两院院士领衔的荆楚科普大讲堂,走进武汉的中学课堂,拉开了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湖北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这个初夏时节,通过展示科技成果、普及科学知识等活动,科技工作者们走出“象牙塔”,与公众面对面,让他们了解创新背后的科学故事以及科学家精神,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弘扬科学家精神 坚定科技报国信念

5月30日,由湖北省科协组织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湖北系列活动在湖北省科学技术馆举行。当天,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创新型企业的10名代表,获颁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候选人证书。

他们有的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有的海外归来报效祖国,解决制约中国“芯”和智能制造的“卡脖子”技术;有的扎根基层,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初心;有的毕生致力于水产、农业等技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及相关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先后培育出水产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已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推广养殖,占鲫鱼主产区产量的70%以上。作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候选人之一,他表示,种源事关粮食安全,将立足岗位继续攻关,不负科研人员的责任与使命。

同期,“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向公众开放预约。当天,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候选人以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展览回顾了一代代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情怀,书写的一段段彪炳史册的人生篇章。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曾是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在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下,如今一一成为现实。看到这一项项科技成就以及背后的科学家故事,让武汉大学教授王植平备感震撼,深受鼓舞。

“当前,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更肩负着时代重任。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青年人才肩负起重任,成为科技强国的生力军。”王植平表示,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的热忱,让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做出了功勋业绩。作为当下的科研人员,更应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

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贤林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希望通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截图_选择区域_20220523164949.png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

树立创新自信 让公众触摸科学之美

了解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尊重科技人才。对公众进行科普,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湖北系列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恰逢第21届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为了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收获科学知识,湖北省科协联合相关单位,开通了科技活动周“云展厅”。从5月下旬开始,相继举办了250多场线下活动、100多场线上活动,让丰盛的“科普大餐”有了地道风味。

5月24日,由湖北省科协、湖北省科技厅与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2022年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在湖北黄石揭幕,成为这300多道“科普大餐”的头菜。

本届科技活动周聚焦“双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宣传湖北以及国内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了解科技成果及背后的故事,更好树立创新自信。

期间,一场以《守住江豚的微笑》为主题的科普网络直播吸引了600多万人次在线收看。来自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科普讲座庆祝自己的节日,也让广大网友在“参观”白鱀豚标本、“打卡”江豚饲养馆的过程中,了解江豚和白鱀豚背后的科技故事。

如今,随着一系列长江大保护举措的实施,让长江边的武汉伢们在家门口“偶遇”微笑天使的频率大大提高,激发了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今年四岁的武汉小市民棉棉在听完讲座表示,自己长大后,要和江豚专家们一起研究和保护好江豚。

“通过科普活动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中科院水生所生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武汉市科协的支持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近日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揭牌成立。该中心将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并重,持续开展长江江豚的研究,并打造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图片1.png

中科院水生所举行的江豚科普讲座

用科学的星火 激励新一代

培育一流科技人才,首先要有适宜人才生长的土壤。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一系列科技主题活动在荆楚大地播撒下崇尚科学的种子,刮起一股“最炫科学风”。

据介绍,包括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湖北光谷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内的32家科研机构和大学,湖北地质博物馆、桥梁博物馆、地市州科技馆等47家科普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集中展示科学的智慧、科技的力量。让公众全方位了解、探索科学奥秘。

在湖北恩施,一场流动科普设备展展示了智慧农业、VR眼镜、无人机、编程、仿真机器人等启迪青少年科学兴趣的科普展品,同时开展了科普知识有奖问答。

在湖北天门,科普大篷车走进当地小学,通过干冰秀、蝴蝶标本展览、眼健康科普展、无人机和装甲车表演等创意展演......

“对科学的兴趣要从小培养,才能让国家的科研人才后继有人,使我们的国家愈加富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孔精精参与了科技工作者日前后的多项活动,在她看来,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也让她感受到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关注,以及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

“在这样的氛围下,作为青年科研人员,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才算不辜负这个时代。”孔精精说。

微信图片_20220520090840.png

湖北省科技活动周活动现场

“在科技创新的漫漫探索中,科研人员要有‘甘坐冷板凳’‘数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一个包容的环境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来自企业的科技工作者,长飞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熊良明说,“这是科研工作者最好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心笃志,把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