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  >  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
卢鹏荐:开拓进取 兴材强国
2024-02-18 10:47|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 武汉科技报 

开拓进取 兴材强国——专访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鹏荐

大一开始创业,大三就创办了第一家公司;从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他如何一步步在新材料领域闪耀自己的光芒?

近日,记者采访了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鹏荐,感受这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的奋斗人生。

科技创新 点燃“兴材强国”梦

“开拓创新,兴材强国”是拓材科技公司文化墙上最显眼的一句口号。2015年10月,卢鹏荐创办了这家公司,自主开发、经营几十种高纯金属材料及其化合物。

“由于国内新材料技术相对薄弱,涉及敏感材料时常常受制于国外。”他对此深感不甘,决心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努力在新材料领域干出点名堂。怀着这样的梦想,卢鹏荐踏上了创业之路。

起初,他和合伙人仅在小区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用自带的电脑和几张旧办公桌作为办公室。他们亲自处理市场、研发、生产、行政等所有事务。就这样,公司起步了。

随着在新材料领域的不断精进,以及对产品与技术的精益求精,卢鹏荐的视野与格局也愈加宽广。然而,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公司开发出了半导体用7N高纯材料(纯度99.99999%以上)。但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存在疑虑,认为使用风险大,验证周期长。

“当时公司面临困境,产品无法销售,试用都成问题,经营困难重重,甚至一度无法发放工资。”卢鹏荐感慨道。

为了改变困境,公司一方面持续优化7N质量,通过不断研发、测试和客户沟通对比,以获得客户认可,并加速试用进程。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生计,公司将产品降级,推出了4N和5N的低纯度产品。这些产品下游客户门槛低于半导体领域,通过改进性能和价格优势,快速进入客户市场,为公司带来现金流和利润,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成功地维持了运营,保障了现金流和利润。同时,高端产品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客户逐步开始放量验证与采购。

如今,拓材科技已建立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高纯材料行业出货量大的企业之一,并成功跻身高纯金属材料国际主流供应商之一,改变了过去半导体材料高端市场份额几乎被海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卢鹏荐认为,这与坚实的科研团队基础密不可分。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拓材科技极大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21年7月,拓材科技已获得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

脚踏实地 助解芯片材料“卡脖子”难题

半导体材料是晶圆制造的基础,晶圆又是芯片产业的基础,因此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对芯片产业链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芯片竞争愈演愈烈。我国许多环节国产化替代率不足,出现芯片“卡脖子”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卢鹏荐认为,一是政府和本土产业链上的企业密切合作,加快材料验证工作;二是IDM的发展模式很重要。拓材科技深耕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开展半导体高纯材料、化合物多晶、化合物单晶衬底等工作,为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备,提供稳定、可靠、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拓材科技公司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产品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国内采购,工艺、专利和研发生产设备均为自研设计,从源头上不受国外限制。公司部分产品纯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以直接替代进口材料。目前高纯/超纯产品也通过了国外第三方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认证,主要为红外探测、半导体制冷、太阳能、集成电路芯片及靶材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核心原材料。

近年来,拓材科技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经营、新品布局和市场拓展,在超高纯半导体材料领域新开发出近10类超高纯材料,进一步满足了半导体芯片关键材料国产替代的需求,2022年销售收入实现了40%的增长。改变了一直以来在超高纯半导体材料领域依赖进口的局面。

抓机遇 借力城市集群共同发展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抓住武汉科教、人才资源外溢机遇,鄂州市政府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联动,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方面实现协同,共同推动两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目前,我们园区聚集了三安光电、芯映光电、拓材科技以及光安伦等优秀企业,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慢慢凸显起来。”同时,地铁11号线葛店南的稳定运行,使得葛店与武昌、汉口、汉阳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得以实现,这大大便利了人才的流动。卢鹏荐希望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品类,做大做强公司品牌,服务好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