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2024科技工作者风采  >  人物风采
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 | 王相宇:勇做勇闯 追梦“星海征程”
2025-01-06 14:45|文章来源:湖北省科协调宣部 武汉科技报

编者按:在荆楚大地科技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响应和践行新时代的召唤,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作出引领性贡献;或埋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与疾病较量,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或把科学讲成故事,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他们兢兢业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值得“追”的科学之星。

为进一步宣传好科学家精神,讲好湖北科技工作者的鲜活故事,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湖北省科协开展2024“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各行各业湖北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动人故事。

88ffd35a50a2d168642e49d7d1095856_1732759517066073580.png

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 | 王相宇:勇做勇闯 追梦“星海征程”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丁莹)在浩瀚宇宙的探索征程中,总有一些闪耀的星辰,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努力,照亮人类迈向深空的道路。王相宇,这位来自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的“85”后党员,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不懈努力,逐光而行,为“天宫”飞天、“嫦娥”问月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保驾护航。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技术研究所的重点项目负责人,了解他和团队攻克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消氢点火装置背后的甜酸苦辣。

攻坚之路:带着向往冲破技术封锁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成功发射时,王相宇曾无比感慨。因为这次发射,他们研发的消氢点火装置不负重望,圆满完成既定任务。为此,他们付出了10年的艰辛与执着。

自小,他就对浩瀚星空充满了无限向往与憧憬。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王相宇毅然回到家乡襄阳,投身于航天四十二所,参与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消氢点火装置的研制工作中,开启了他的航天逐梦之旅。

消氢点火装置堪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的“安全守护神”。正是有了它的存在,长征五号才能一次次精准地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等众多探测器顺利送入太空,开启我国航天史上一个个伟大的征程。

然而,时光回溯到十年前,我国在消氢点火装置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技术资料匮乏,研发经验为零,国际上相关技术又被严密封锁。

研发初期,重重困难如大山般横亘在年轻的团队面前。“那个阶段大家都茫然无措,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技术路径被国外封锁得死死的,根本查不到任何有用的资料。”王相宇回忆时,眼中仍有一丝凝重。作为一名党员,王相宇主动承担起新装置的测试任务。

与以往的项目截然不同,消氢点火装置所有的测试都需要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那时,王相宇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襄阳的整个设备市场,一台台地测试,一点点地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从砂轮打磨火花到烟花原理,再到固体发动机原理,逐一进行实验模拟······艰难攻关过程中,王相宇和同事们从仅有的一段录像起步,开启了漫长而艰辛地,没日没夜地摸索研发。为了找到稳定的高温粒子发生配方,他们筛选了上百个配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调整,终于在四个月后研制出了国产消氢点火装置的原理样机,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

精益求精:时间要掌控在毫厘之间

刚研制的国产消氢点火装置还远远不能满足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配套要求。“长征五号立项后,因其首次在国内使用氢氧发动机,新挑战压力巨大。氢氧发动机在点火前会排放大量低温液氢,氢气的爆炸极限很宽,极其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些氢气,就会引发爆炸或爆轰。”王相宇说。

于是,他和同事们又投入到了数不清的测试中,目标是在火箭发射前3秒精准点燃“第一把火”,并在消除氢气后及时“熄火”,时间要精确掌控在毫厘之间。每一个参数的调整,每一次试验的优化,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2016年,王相宇成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他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带领团队认真复盘技术难点,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极严,不容有丝毫差错。

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11月,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装配了消氢点火装置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王相宇亲临现场,当听到火箭腾空而起的轰鸣声,看到那巨大的火焰喷射而出,他的内心如波涛般澎湃:“以前一直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这次长征五号首飞能到现场,亲身感受那磅礴的气势,真的是无比激动和自豪。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多年的努力真是太值得了。”

从那以后,王相宇和他的团队在消氢点火装置领域的研发迭代步伐愈发稳健。他们见证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次次成功托举“天宫”飞天、“嫦娥”问月,也见证了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的坚实步伐。

展望未来:勇做“无人区”的探索者

弹指十年间,王相宇和他的团队还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考验。在一次常温氢气点燃试验中,当他在氢气减压阀上调试氢气流量时,减压阀上的玻璃突然爆开,碎裂的玻璃四处飞溅。幸运的是,最凶险的一块玻璃只是在他下巴上划出一道小口子。王相宇没有丝毫退缩,简单处理伤口后,便继续投入到试验中,直到获取了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

2016年8月,在生产工作紧张进行时,他发现十几套防爆壳体上的定位孔位置有误。虽然这一问题暂时不影响使用,但王相宇深知航天无小事,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他果断决定重新加工这十几套壳体,并亲自带领团队深入机加厂现场指导确认。团队加班加点,仅用十天便完成了产品的生产交付,确保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按计划首飞。

疫情期间,航天发射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王相宇带领团队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物资短缺、人员流动受限等诸多问题,竭尽所能确保消氢点火装置安全、可靠、准时地点燃“第一把火”。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认可,消氢点火装置的相关研制成果荣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望未来,王相宇信心满怀地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勇做勇闯“无人区”的探索者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者。他们将以襄阳为起点,研发出更多世界领先的航天技术与产品,在逐梦太空的伟大征途上奋勇前行,让中国印记在浩瀚宇宙中更加熠熠生辉。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