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  >  综合报道
《大地之光》随想之三:弘扬李四光精神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2014-04-24 08:44|文章来源:
    李四光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他早年怀抱“科学救国”之愿望,立志为富国兴邦寻找矿产资源,贡献聪明才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回到祖国,应蔡元培邀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系主任,从此献身国家地质科学研究和地学人才培养事业。他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地质学基础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2年,原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地质系科整体合并组建原北京地质学院,李四光亲任筹建委员会主任。他将我校的诞生比喻为开天动地的事业,多次到学校调研、与学生座谈,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他十分注重高水平地矿人才的培养,将自己对新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无限憧憬,转化为对我校的无限期盼,将他的科学精神、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大学精神内核,使我校在创建之初就形成了“重品德、重实践、重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特色。60多年来,李四光精神于无声处影响、感染着我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勉励教职员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地学人才,激励一代代学生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中国科协给我们提供的机会,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先生的经历,让我们再次激发了崇敬之情。 
  
    今天,我们纪念李四光,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敢于担当”的李四光精神。 
  
    一是要爱国奉献。李四光始终把为强国富民而寻找、开发矿产资源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始终追求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我们纪念和学习李四光,就应该像他那样志存高远,刻苦钻研、发奋攻关,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自己事业的第一选择,把个人梦想融入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潮流,在国家建设大舞台上展现无穷智慧。 
  
    二是要追求真理。李四光一生坚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创新。他曾经在《科学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强调:“纯粹科学的最高目标,是在求真实,也就是人类求知欲自然的发展,谁也不能遏止,也用不着遏止。”他为研究古生物蜓科分类所创建的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外学者沿用至今。他破除传统观点,回应西方学者的偏见,开展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基础。他用系统论分析各种构造形迹之间的成生联系,探索构造体系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思想。他还是学科交叉的先驱者,将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用毕生精力创立了地质力学。他晚年发表“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倡导大学科交叉,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当前,能源、矿产资源及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与地球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难得的机遇,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坚持真理、崇尚科学,靠真才实学安身立命,敢于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敢于创建“中国学派”、“地大学派”,在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使中国人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要淡泊名利。李四光十分注重发动各界专家学者、依靠集体智慧破解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难题。他曾经创建过很多重要的科技团体,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国际友人,在海内外科学界、知识结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名满天下之时,他仍然专注于科学研究,并敦敦教诲后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今天,功利化思潮对大学文化的冲击日益严重,我们更应该弘扬李四光精神,坚守理想、耐住寂寞;抛开名利,收住意念。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引导、鼓励一代代学生继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埋头苦干,把论文写在高山、大海,写在矿区、油田;要继续旗帜鲜明地倡导襟怀坦荡、诚恳待人的良好风尚,倡导同行相重、同事相惜,鼓励良性竞争、协同创新,大力营造宽厚、宽容、宽松的人际环境,使创新成果竞相迸发。 
  
    四是要勇于担当。地质学家常常要在经济建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的重要时刻,发挥特殊的决策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先生深受中央领导的重视和信任,被委以重任。他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非凡勇气,为国家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决策意见。面对国家对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迫切需求,他创建石油普查委员会,将地质力学理论运用到地质勘探实践,指明国家主要生油区带并指导创新石油勘查方法,领导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一系列大油田,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在他生命最后几年,有感于地震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害,他把最后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地震灾害的研究上,在地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安全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李四光的担当精神在学校代代相传,被不断发扬光大。1998年长江抗洪的关键时刻,时任国家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的我校1968届毕业生温家宝,凭借科学智慧和个人学识胆识,在决策是否荆江分洪的紧要关头,决定固守大堤,保住了40万人的家园,减少了数百亿经济损失。普光气田曾经被国内外专家列为海相油气勘探“禁区”,我校1984届毕业生马永生面对其他人的质疑,大胆坚持用新技术钻探勘查,最终发现了“普光气田”,为川气东送工程和油气勘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建设期间,我校1993届毕业生李久林根据建设需要,将其用钢量从最初设计的10万吨“瘦身”到4.2万吨,实现了中国人独立完成鸟巢设立、施工和建造任务的梦想。今天,我们弘扬李四光精神,就应该向这一代代杰出校友学习,勇敢地肩负起推动高等地质教育和地球科学发展、促进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话剧《大地之光》以李四光先生为原型,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