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开展了第57期楚微课堂讲座,此次讲座由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曾明主任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彭静博士主讲,讲座题目为《临床微生物常用检测技术简介》。
彭博士从微生物常见检测技术进展、临床需求和检验需求、项目选择及实验诊断策略三个方面讲述了临床微生物常用检测技术。
病原体检测技术由传统技术向分子生物技术不断进展,传统技术主要是涂片、培养及免疫学方法。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可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该方法简单但耗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且对操作要求高。分离培养是实验室诊断和鉴定的“金标准”,主要用于非病毒类病原体的诊断,对实验室条件要求高,耗时、费人力。免疫学方法通量大、省人力、相对特异性高、可提供感染进程信息,但受免疫状态影响,干扰因素多,无法判断病原体存亡。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核酸检测DNA及RNA、多重病原体特异性核酸检测、高分辨溶解曲线技术、GeneXpert技术、液相芯片技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病原体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POCT(交叉引物扩增)技术等多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临床对感染病原体的需求,希望能够得到准确、快速的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细菌、真菌及寄生虫鉴定结果。彭博士以肺炎支原体为例,讲述了临床常见的病原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在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特征,并对不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也对肺炎支原体DNA和IgM抗体(化学发光法)进行了比较,同时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说明了试剂质量对疾病诊断的影响。
彭博士对项目选择及实验诊断策略提供了多种思路。通过对不同方法影响因素的考虑,设置合理、简便、安全、性价比高的项目。彭博士为大家分析了项目多样可及的梅奥微生物项目,分享了呼吸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路径及MTB和NTM的快速实验室诊断流程,并对常规检测能力不足对临床诊断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此次授课让广大地市县的基层微生物工作者受益匪浅,大家可通过熟悉检测方法理解临床需求,提供合适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和科学的诊断路径,为临床提供更高质量的病原学诊断。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