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湖北省“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荆楚行(东西湖专场)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科研教学楼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宋然然教授作专题报告,与现场120余名医护人员共话科研诚信与科学家精神。
宋然然教授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串联起中国医学界的璀璨星河。她深情讲述顾方舟教授为验证脊髓灰质炎疫苗安全性,以己子试药的壮举:“这颗糖丸承载的不仅是医学突破,更是将生命与国家命运相系的赤子之心。”在剖析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研发案例时,她强调“创新突破必须扎根伦理土壤”,并引用裘法祖院士“三会三知”箴言:“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这是科技传承的立体坐标系。”
宋然然教授还结合《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等政策文件,强调“科研容错机制绝非降低标准,而是引导科研回归探索本质”。她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防专家周有尚教授为例,讲述其98岁高龄仍坚持参与学科建设的坚守:“从绘制中国首部恶性肿瘤地图到建立居民死亡登记系统,正是‘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不知足’精神的生动写照。”
针对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宋然然以国家“激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政策导向,与现场医护人员展开深度对话。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周高峰在互动环节坦言:“90%的实验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成果,但真实记录过程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彰显。”宋教授以国际前沿案例佐证:“一条被充分论证终止的研究路径,其阴性结果同样能推动学科认知边界的拓展。”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科研容不得半分虚浮。”宋然然教授在结语中寄语青年医护人员,“从顾方舟的糖丸到裘法祖的手术刀,每一次医学突破都始于对真理的敬畏。真正的科研诚信,是把对生命的敬畏融入每一份实验记录、每一次临床探索、每一项成果转化中。”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科协、湖北省科技厅主办,武汉市科协、武汉市科创局协办,东西湖区科协、区经科局、区人民医院承办,省科协调研宣传部、省科技厅安全与监督处、市科协组织宣传部、东西湖区科协、区经科局、区人民医院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