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国之所向为使命,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以民之所需为担当,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他们是荆楚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他们的足迹,印刻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他们的身影,奔忙于田野车间与创新一线;他们的精神,如星辰般点亮荆楚创新的苍穹、熠熠生辉。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再建新功,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开展“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通过深入挖掘十位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以榜样之力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共识,谱写湖北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篇章。
28载潜心钻研,书写“特钢强国”志
从怀揣理想的青涩学子到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分院院长刘光辉,在特钢产品研究领域已深耕28年。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科技先锋。
近日,记者走进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车间,目睹一身简洁工装的刘光辉在高温炙烤、机器轰鸣的环境中,专注而认真地与身旁工作人员讨论着生产细节。他时而指着生产线,时而用手捏捏自己的嗓子,原来,这几天他一直在打针,说话十分困难,但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
破局国际认证,开启特钢“国际通行”之门
2020年,全球航空供应链骤然停滞。在实验室中央,刘光辉手中握着一份包含数百项工艺参数、误差零容忍的“魔鬼清单”——NADCAP认证标准,也是国产特钢叩开国际民航高端市场的第一道门闩。
“三个月,三项认证,必须一次成功!”刘光辉斩钉截铁地说道。他带领团队将认证标准拆解为数百个关键节点,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核校对。在认证攻坚最关键的冲刺阶段,他多方协调,组建起一支由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生产制造等核心部门组成的专项攻坚团队。各部门打破壁垒,协同作战,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比对和验证。最终,大冶特钢成为国内获得NADCAP认证项目最多的钢铁企业。其关键材料更是获得国际著名航空发动机公司普惠、赛峰的认可,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认证只是入场券,中国特钢的星辰大海,在更高处。”刘光辉目光坚定地表示。如今,大冶特钢以关键材料供应商身份,为深空、深地、深海重大装备制造提供坚实支撑。
突破技术封锁,淬炼盾构机“中国心脏”
走进大冶特钢科技展厅,一个枣红色的大盘子在灯光下不停旋转,它的原型正是全球最大盾构机的主轴轴承。盾构机主轴承被列入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的“最后一环”。其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2023年至今,刘光辉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8.61米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材料。研制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能满足极其严苛的要求,他们多次运用软件模拟技术,对图纸进行反复修改和讨论。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斟酌,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们精心设计图纸,对关键工序的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验证。无数个日夜,他们坚守在生产一线,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试制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最终首次成功开发出单重68吨模铸钢锭,该材料经加工后,主轴承单重达62吨,可用于驱动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承受超万吨级载荷,为我国盾构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星火燎原,树立行业标杆典范
刘光辉和团队不断致力于创新研发:高铁轴承钢突破技术壁垒,助力中国高铁轴承制造逐步本土化、自主化;超临界火电用钢成功实现火电行业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航空轴承钢跻身全球高端市场,成为多个国际航空发动机巨头的认证供应商;新能源汽车用钢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风电主轴轴承钢支撑10MW以上大功率海上风机擎天而立……
“我们将面向特钢前沿领域,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国产化替代,稳步构建特钢产业创新生态,铸就行业标杆典范。”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刘光辉满怀信心地说道。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突破更多关键共性技术,为推动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