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协动态
科企联手方能出“精品” “荆楚院士行”把脉湖北农业创新发展
2023-09-25 09:44|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肖艳

9月21日至22日,“荆楚院士行”活动在汉举行,谢华安、王汉中、胡培松等院士专家,聚焦“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深入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实地调研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并举办恳谈会,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藏粮于技 打造“中国种都”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目前,我省多倍体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植株长得怎么样?育种和品种培育情况如何?院士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多倍体水稻。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说,“湖北多倍体水稻育种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目前已跨过第一关。”他建议湖北对多倍体水稻研究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培育高产、广适应性的多倍体水稻品种,制定适合多倍体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要利用科教优势,集中力量,围绕培育水稻优势产业区,联合多学科、多生态区的协作攻关,建立良种良法配套的区域化、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制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水稻遗传育种专家胡培松认为,我国在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基因发掘领域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全基因组选择、机械化制种等新兴交叉领域技术研发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重大突破性的理论和方法,国际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说:“中国种业亟须一批 ‘有胸怀’‘大格局’企业家、科学家联手,突破机制、体制瓶颈,科企合作攻关出‘精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王汉中建议,湖北把生物合成产业确立为新的支柱产业,并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生物合成产业发展,实现“换道超车”;创新机制,促进生物合成产业链融合协同机制,在湖北打造一个万亿级的生物合成产业。

保住干净土 留住子孙根

“地里用剩的薄膜可以处理吗?”“这个肥料安全性如何?”在调研中,土壤安全也是院士专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动物传染病学专家陈焕春说,我国农业存在着面源污染、水体污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污染物主要来自化肥、农药、粪便、秸秆农膜、重金属等。“要大力推进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利用昆虫加微生物,将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增加资源利用,减少污染。”

“水土环境质量是决定农产品品质最根本的关键因素,要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不断改善水土环境质量,为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水文地质专家王焰新说。

“要保住干净土壤、留住子孙根!”谢华安院士也呼吁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过程中重视对土壤的保护,“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要研究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量,用科技手段实现粮食丰产的绿色、安全、高效目标。”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