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昌区科学技术协会、武昌区委宣传部协办,武汉科技报社、水果湖街道党工委承办的“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在武昌区长城汇楼宇“学习强国”学习小站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世球教授以《崎岖五岭路 石迹耿千秋——李四光科学家精神永放光芒》为题,通过李四光生平故事与科研成就,深度解读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内核,现场70余名辖区科研单位、科创企业、科普志愿者一同沉浸式感受这位“地质力学之父”的赤子之心。因风趣讲学风格,徐教授被听众亲切称为“球球爷爷”。
三次改专业:以知识为镐,深挖祖国宝藏
徐世球教授以李四光少年改名的轶事切入:14岁报考武昌高等小学时,因紧张误将“年龄14”填入姓名栏,情急之下望见考场匾额“光被四表”,遂改名“李四光”。这一充满戏剧性的转折,成为其“以光为名,照亮山河”的人生注脚。李四光三次专业转向:从船舶制造到采矿工程,最终扎根地质学,皆因“中国地大物博却科学落后,若不能自主找矿,终将受制于人”的信念驱动。他特别展示李四光1950年冲破阻挠回国的珍贵影像——归国前在英国的凝重神情与回国后的开怀笑容形成鲜明对比,印证其“中国有了共产党,就有希望”的赤子心声。
地质力学:用创新之光照亮强国之路
徐教授以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核心,通过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演示,揭示“力与岩石变形”的科学奥秘。他指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指导石油勘探,不仅让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更在铀矿勘查中为“两弹一星”奠定资源基础。当大屏幕展示李四光手绘的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图时,徐教授强调:“他的预测与如今的油气田分布完全吻合,这就是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力量。”此外,李四光通过“蜓化石”解决煤层对比难题、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成就,皆彰显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化石育人:用科研温度传递家国情怀
互动环节中,徐教授揭秘李四光通过恐龙蛋化石“分层下蛋”现象破解古生物行为密码的故事。他深情呼吁:“要像恐龙妈妈守护蛋巢一样热爱祖国。”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学科交叉与科研方向选择”问题,徐教授以李四光为例,强调“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视野,在服务国家需求中实现价值”。呼吁以科学家精神为镜,照亮科技强国之路。
精神火种:从历史照进现实的力量
“李四光的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作为今年武汉市科协“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通过讲述李四光的生平细节与科研成就,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的故事与科学实践,为全社会树立了“科技报国”的精神标杆。“球球爷爷”的昵称将持续传递着科学家精神的温度。
据悉,武汉市科协将持续开展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邀请不同领域专家讲述“科学家精神”的动人故事,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科学家精神 争做时代追梦人”的浓厚氛围,为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正如李四光所言:“科学工作者的生活应丰满愉快,因他开辟着人类光明前景。”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激励着更多人以科学家精神为炬,照亮民族复兴的科技强国之路。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