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
科协组织平台建设
扩容提质
市科协网讯 全市累计实现建设各级各类科协组织767家,服务科技工作者近30万人。新建企事业科协组织26家,累计建有485家。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专家科创工作站20家,累计建站117家,引进科技人才558名。建设科技小院10家,命名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236个,选树各类科普特色单位365个。发起成立武汉科普社会联盟、武汉科普产业联盟,吸纳成员单位77家。成立院士科普工作室9家,吸纳院士27名,专家团队成员900余名。带动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1000支,科技志愿者7.4万余人。
亮点二
科学年会展示
科普科创“尖板眼”
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科学年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先机”为主题,聚焦六大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以“会、展、赛”融合开展的形式,同步举办武汉科创与科普成果展、首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路演,6位院士出席,3位院士专家倾情演讲,为武汉新材料、芯片、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科技发展建言献策。来自在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会的500余名科技行业代表参加。举办武汉特斯联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揭牌仪式暨海外菁英人才项目交流活动,加快引聚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汉创新创业。
亮点三
学会党建工作
探索出新
新建高端产业学会3家,全市学会达到79家,党组织建设实现100%。举行科技社团党委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组建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党建指导员队伍,组织开展“党建引领、融合赋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17项,深化实施“同心炬会 科耀江城”品牌行动59场次,构建“强组织、建机制、抓重点、搞活动、壮队伍”工作体系,学会党建“红色引擎”作用日益彰显。开展学会功能型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法实践探索,以武汉医学会为代表的学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经验在全国性年会、省刊《党员生活》贡献“武汉方案”,两次受到中央组织部调研组充分肯定。
亮点四
“科经荟聚”科创品牌
享誉江城
成功打造“科经荟聚”科协科创工作品牌,“科经荟聚”院士专家行、“科经荟聚”创新驱动助力计划、“科经荟聚”院士专家成果交流荟成为江城科创工作新名片。以院士专家科创工作站为载体,累计为企业解决关健技术难题442个,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530个,申请发明专利6830项,授权发明专利3273项,主持(参与)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8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887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491项。8家院士工作站工作、4家园区科协、6家企业科协、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1家企业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先导技术榜单(全国共25项)。组建“武汉市院士专家科创志愿服务团”,构建“企业点单、科协送单、专家接单”服务机制,创新开展“科经荟聚——江城院士专家行”等产学研融合技术交流活动12场次,促进前沿科技发展和交叉融合创新。
亮点五
首推“双创”大赛
点燃创新激情
联合举办首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辐射至都市圈,在深圳、成都等城市设赛区7个,吸引国内外434个项目参赛,覆盖六大未来产业的13个细分领域,呈现出分布地域广、成员学历高、成果质量硬的特点。推动设立大赛基金,首期规模达10亿元。开全国城市赛先河,举办首届武汉创新方法大赛,161个项目分为大学生组、企业组和社会组三个赛道开赛。企业组65个项目斩获省赛一、二、三等奖48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项、优胜奖1项。
亮点六
院士科普“武汉方案”
走上世界舞台
举行李培武院士领衔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室揭牌仪式,工作室队伍又添新军。孙和平、桂建芳院士领衔的科普工作室分别设立宜昌分室、江夏工作室,工作室建设实现新突破。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评论》刊发江城院士科普工作室经验材料10篇,陈孝平、徐卫林院士领衔的科普工作室走进《科普中国》《科学辟谣》《今日头条》《开学啦》等国家级主流平台,院士科普“武汉模式”向全国推介。副市长张忠军在2024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分论坛——健康城市市长论坛上,向全球讲述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的健康故事。孙和平院士带着江城科普工作经验登上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讲台,展现武汉风采。
亮点七
江城科普嘉年华
掀起科普热潮
举办全国科普日暨首届科普嘉年华主场活动,开辟“科创集市”,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千场次,科普舞台秀、科技实践展演、“对话科学”等活动为江城市民献上科普大餐。科技馆全年接待公众近120万人次。开展“武鄂黄黄四地联动 助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2024‘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中小学”活动6场次,江城科普效能幅射武汉都市圈。协助开展2024年中法环境月和科技节华中地区交流、国际友城青少年交流周、中法友缘·“世界儿童是一家”等活动,江城科普阵地服务国际友好交流合作。
亮点八
院士领衔课题研究
助力城市发展
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武汉分院和湖北武汉院士咨询服务中心,评审立项19位院士领衔(参与)咨询研究项目11项、科技智库课题12项,结项验收院士专家课题19项,选编咨询研究报告22篇,编报院士专家建议19期,其中8期建议分获省市领导批示,井转有关部门研究推进,1项研究成果刊发于政策咨询内刊。依托咨询研究项目,组织开展“江城院士专家行——武汉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的战略研究调研”等院士专家决策咨询、院士论坛30场次,百余位院士专家为我市智慧治理、产业布局等咨政建言。
亮点九
托举科技人才
实现德“艺”双馨
宣传展示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500余人次,网络浏览量逾千万人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名誉主席李德仁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市科技工作者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选树首批院士领衔的江城科普大使6名,推荐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评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荆楚楷模年度人物等省以上荣誉,充分彰显了我市科技工作者创新风采。
亮点十
精准服务科技工作者
搭建科协“连心桥”
坚持走访慰问院士113人次,首次将在汉设立工作站的院士纳入春节慰问对象,让其感受武汉城市温度和独特魅力。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开展系列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40余场。举办“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武汉科技工作者融合赋能大讲堂5场次,邀请国内专家大咖在汉开讲,2000余名公众现场聆听精彩报告。举办武汉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星”计划发布暨联谊交友会、“奔跑吧 江城科创青年”健康嘉年华活动,近千名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搭建科技工作者联谊交友、展示自我、创新交流、跨界沟通大平台,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