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武汉针灸学会秘书长王艳富,应邀做客武汉科技馆品牌科普教育活动“遇见•科学大师见面会”,以“针灸铜人:跨越千年的AI模型?”为题,带领现场观众领略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AI的精彩碰撞。
凝聚千年智慧针灸铜人是中医教学和考试神器
活动伊始,王教授便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到一千年之前,公元1027年的北宋,让我们“结识”了医官王惟一,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针灸铜人就是由他主持设计铸造的。随后,王教授简单介绍了针灸铜人的构造和功能。观众被针灸铜人凝聚千年智慧的精妙设计与精湛工艺所折服:原来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也是检测学生针灸水平的考试神器。
跨时代呼应探索针灸铜人与AI模型的共性基因
针灸铜人是跨越千年的AI模型?带着这样的疑问,王教授向现场观众介绍了AI模型的概念,并引领大家一同探索传统的针灸铜人和现代的AI模型的共性基因。大家意外地发现,针灸铜人的穴位选择逻辑和AI模型的决策机制,针灸铜人的穴位数据存储和AI数据库,以及针灸效果模拟和AI反馈机制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本质都是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为决策和实践提供支持。
创新与传承传统医学与前沿科技的双向赋能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创新和传承针灸铜人,王教授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创新在于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现代针灸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现代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实践也能从针灸铜人中汲取宝贵经验;而传承则依赖于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以及复合型传承人才的培养。
互动环节,对于王教授提出的问题,现场小观众和家长积极举手回答,幸运观众获得了艾草按摩锤。活动尾声,王教授由衷地表示,自己作为中医传承人中的一份子,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针灸铜人,不仅是古代医学的智慧结晶更是跨越千年的“活态算法”——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能,既需要科技的锋芒,也离不开人文的温度。他期望以科普的方式,激发更多人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鼓励大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努力,为传统医学赋予全新的意义,并将其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