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直属单位  >  湖北省科学技术馆  >  工作动态
“科学家讲故事”——“闻”香识药 探秘岐黄,揭开中药炮制和应用的科学面纱
2025-06-26 11:00|文章来源:湖北省科技馆

6月22日下午,湖北省科技馆院士专家成果展厅“科学家讲故事”活动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继续以“乐享健康生活为主题,邀请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胆道肿瘤委员会委员吴丰华为主讲嘉宾,向现场大小观众生动细致的介绍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及药材的来源和炮制过程,让观众们近距离了解到中医药在当代的魅力和价值。

中医故事传说:杏林岐黄的典故渊源

吴丰华以杏林由来为导入,讲述了关于传统中医董奉的美丽传说。她告诉观众,杏林是中医药学的象征,代表着医者的崇高精神,这其实源于董奉创立的一项特殊诊疗制度,他医术高明,在行医时却不收取任何的报酬,病人只需在山中栽种杏树即可看病,对于重症患者治愈后也只需多种植几株杏树即可。经年累月,山中杏树万株,郁然成林,人们赞誉其医术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誉满杏林”也就被传为佳话,唤中医为“杏林”一直沿传至今。

对于岐黄这个称谓,吴丰华谈到,“岐”是指太古时代的名医岐伯,“黄”指的就是被大家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君臣二人曾经常一起探讨医学,并对养生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设问作答,阐明道理。他们的对话被后世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便成了《黄帝内经》,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书籍,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被称为医之始祖。后世就以“岐黄”合称指代《黄帝内经》,由此引申出“岐黄之术”、“岐黄之道”、“岐黄之业”以代称中医。现场观众均被这两个小故事所感染,引起了他们对于中医药学的浓厚兴趣。

1.jpg

中医药材溯源:矿物药与植物药等有机结合

吴丰华继续讲到,“中医药学”医药不分家,中药材的来源非常多元,其中主要就是来自于矿物药和植物药,例如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硼砂清洗,解毒止痒,利而不燥”“雄黄散湿毒,祛虫安肤。”所有的药材在使用的时候,都要进行炮制,吴丰华通过湖北中医药大学炮制学专业一位讲师的视频进一步向观众展示了中药材炮制的过程:“像视频中的自然铜那样经历煅烧与醋淬,去除其中有毒的硫化物,再研磨成粉,内服或外敷皆可。”矿物药经过炮制,即可达到减毒增效、去毒存性的效果,从而将酷烈热毒的金石转化为治病救人的良药。

除了矿物药以外,吴丰华还提到中药材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植物药,植物药中以艾草最被人们所熟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吴丰华指出,艾草不仅能驱虫辟邪,还能净化空气,但由于艾草不易保存,通过进一步的炮制可成为艾绒、艾条。在艾绒的选择上,也以三年标准的艾绒效果最好,艾草的温热之力可通过穴位渗透进身体,能起到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艾灸的效果,吴丰华将准备好的艾绒与生姜进行结合,现场制作了一个“隔姜灸”,点燃的艾绒,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散发出阵阵清香。“隔姜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是结合艾灸和生姜的疗效,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缓解疼痛等功效与作用。”在吴丰华的解读下,现场观众于袅袅艾香中真切感受到了传统疗法的独特魅力。

2.jpg

现场配制香囊:香料药材的解析与应用

在现场互动环节,吴丰华拿出丁香、薄荷、佛手等众多香料逐个进行讲授:佛手可以和胃止痛燥湿化痰,花椒可以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薰衣草可以镇静安神,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郁、和血止痛,现场小观众也跃跃欲试一“闻”到底,亲身感受到了每种香料的独特气味。为了让现场观众更进一步体验到各种香料药材的神奇功效,吴丰华将香囊和药包分发给大小观众,让现场观众自行根据讲稿中的香料配方,配置属于自己的独家香囊,大小观众们早已急不可待,积极动手参与,亲手调配出了属于自己的草药药粉,并将药粉装入香包,系上绳结,制成香囊。这份特殊的礼物让观众们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一起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3.jpg

在这个绿树成荫、草长莺飞的六月,湖北省科技馆“乐享健康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将持续推出,观众们可以继续在周末假期走进科技馆,来到院士专家成果展厅,一同领略医药健康领域专家们的精彩授课,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健康养生知识,增强更多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撰稿/ 陈子捷

摄影/ 陈子捷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4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