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对象张光宪,低保户,身体残疾,爱人外出不归,小女今年高考528分,目前学费无着落。现加油50多斤木耳待出售,请求帮忙销售……”7月9日晚,来自襄阳市科协驻龙王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东坡的一条微信迅速在市科协系统微信群传开,仅仅过了半个小时,信息中帮扶对象张光宪的50多斤木耳便被襄阳市科协系统干部职工认购一空。
市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有华将爱心款交到张光宪女儿手中
50多斤木耳,25元一斤,即便全部认购,除去成本,剩余的钱至多也只够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学费依然没有着落。这时,市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首先站了出来,大家纷纷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在7月10日下午的捐款活动中,中心10名干部职工共捐款1500元。
为张光宪女儿爱心助学的故事还在继续。爱心企业南漳致远集团在得知张光宪的情况之后,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集团总经理金少俊和市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有华一道,将第一个学期的5000元学费亲手交到了张光宪手中。除了在职职工和爱心企业,同样在为孩子的学费操心的还有市科协系统的离退休党员们。7月11日,市科协离退休党员们自发举行了爱心助学捐款仪式,共募得爱心捐款3000元。
自2013年市科协进驻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如何让帮扶对象真正从源头实现脱贫,是贯穿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主线。每年向扶贫村捐赠扶贫款项,组织干部职工为帮扶对象捐款捐物,只能算作是“输血”,切实提高村民的“造血”意识和“造血”能力,才是实现源头脱贫的关键。近年来,市科协坚持以“扶贫更要扶智”的工作理念,多渠道、多举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层党建联合抓。仅仅依靠扶贫工作队的几名同志来抓党建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发挥本村党员干部的作用。每年市科协机关支部都会和龙王冲村党支部至少联合开展1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领域的新政策,凝聚共识,把全体党员干部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几年来,党员干部成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排头兵,事事冲在最前面,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道德讲堂进村头。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扶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市科协将道德讲堂直接办到了龙王冲村村委会大院。在道德讲堂活动中,宣讲员向村民讲述了关于爱国主义、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各种宣传案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思想成为村民的道德自觉,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
科普宣传入学校。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少年强,则脱贫有望,致富可期。市科协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多次组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走进龙王冲学校,组织科技铺导员走进课堂开展科普宣讲,辅导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播放科普电影,开拓视野。当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戴上VR眼镜、第一次感受3D打印时,科学的种子便在心里发了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考学走出了龙王冲,同时也把大山之外的新鲜世界反馈给村里更多的孩子。
科技项目加扶持。没有产业和项目,没有科学技术支撑,就无法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近年来,市科协多次组织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开展生产活动。一批科技扶贫项目在龙王冲村开展了起来。光伏发电、天麻种植等一些村民过去从来没曾听过的词成了增收的新渠道,而传统的畜禽养殖、食用菌培育等产业,也因为有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辅导,大大提高了产量和产出质量,大家的收入提高了,也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信息网络促发展。龙王冲村地处南漳偏远山区,不仅交通条件差,信息网络也还很不畅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通村民与外界的信息网络渠道,市科协向龙王冲村捐赠了科普阅览屏、电脑,建立科普e站。2017年,市科协联合市电信局共投入近2万元,在村里的中心区域实现网络全覆盖,享受人群可达到近200人,从而解决该村与外界的通迅联络、党员免费互通互动等实际难题,丰富村民的文化信息生活。
精准扶贫只有进行时,精准扶贫一直在路上。5年来,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切实完成每一项扶贫工作任务。从2015年到现在三年多时间,市科协对龙王冲村的扶贫已投入了110多万元,扶持产业项目十余个,达到了“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今后,市科协将继续坚持以时不我待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在扶贫工作中得到实惠,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
襄阳市科协供稿
编辑:唐华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