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中国科协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建设
科技梦 致富梦 中国梦——记鸦鹊岭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傅高忠
2016-02-23 00:00|文章来源:

在鸦鹊岭镇有一个人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就是被广大柑农亲切称为“傅老师”的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优秀共产党员傅高忠,他的名字已经和鸦鹊岭镇的柑桔产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在他28年的技术推广工作中,一片丹心哺花果,把全部的心血和青春奉献给了鸦鹊岭镇的柑桔事业,以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情为民,埋头事业,扎根基层,始终不渝为民服务,把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全镇5万农民,引领全镇柑桔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全镇柑桔已成为最大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到2015年,全镇柑桔面积发展到13.5万亩,产量达到19.8万吨,柑桔综合收入3.5亿元,全镇人平柑桔收入近6000元,如今鸦鹊岭镇柑桔管理、果品质量、规模效益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了全省柑桔第一大镇,是国家命名的全国无公害柑橘标准化示范区。柑橘已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8%以上,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新技术增产增收效率达到20%以上,他帮助无数柑农依靠技术走上了富裕道路,他在平凡的岗位书写出精彩人生。2015年傅高忠成功当选中国科协“乡镇情·中国梦”优秀基层农村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被人民网刊登。

科技传播人

28年来,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傅高忠勤耕不辍,传播科技,始终把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作为重头戏,长年累月,长抓不懈,采取长班与短训,课堂与田间、培训与资料等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坚持多环节、全方位、大规模抓好科技培训普及工作。28年累计下村进场培训1260多场次,培训21万多人次,举办“科普之春”培训农民技术培训会8场,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柑桔类新型职业农民86人,在各村亲自主办了18个柑桔专业长班培训,培养了1200多名农民技术员和5000多名科技明白人和200多名科技示范户,学员遍及全镇19个村及当阳、枝江县市,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指导的科技示范户不仅在自己的桔园带头致富,而且走出去帮助别人指导技术,带动千家万户奔上致富路。其事迹还在“宜昌日报”头版刊登。他指导的科技示范户李发明被评为全省“明星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杨仕华被评为全区“十大柑桔种植能手”。同时他还坚持创办和主编《特产科技》、《柑桔之友》、《农民之友》等专刊73期,印发15万份技术资料,20年来从不间断。主编了《鸦鹊岭镇温洲蜜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手册5000份发到农民手中。连续7年坚持在镇广播站“农业科技与信息”专栏节目播讲柑桔技术和环节管理,覆盖全镇及周边20多个村。这种传播技术、信息的方式,好评如潮,农民说他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当阳市陈嘴村5个村民还自发为他赠送锦旗,高度赞扬他为民办实事的敬业精神。由于他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得到广大农民认可,满意率达98%以上,连续多年被市科协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被区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最美农技指导员”、连续三年被区农业局评为优秀指导员,其先进事迹入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播撒科技进万家——百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事迹》。

傅高忠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抓常规技术的同时也加快了以柑橘“八改”为主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应用和推广,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一步步把全镇柑桔科技水平推向深入。他率先在全镇推广柑桔高接换种和低接增果技术加强全镇柑橘品改和结构调整,共办嫁接培训班29个,培养嫁接手380名,成立了20个嫁接队,引进特早、早熟和晚熟优良品种10多个,接穗20万株和优质苗木近15万株,建立特早熟良种采穗圃和优良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共完成柑桔迟改早、特早面积3万亩,嫁接换种90多万株,仅此一项,每年农民增产7000吨,农民增收1000万元,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全镇柑橘品种结构特早、早熟、中熟、晚熟种比例基本达到1:5:3:1的合理比例,2010年他又成功引进特优柑橘新品种世纪红通过四年研究示范并在全镇推广,面积达到3000亩,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认为该品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合本地推广的优良品种,为全区柑桔品改和提档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该项目被评为夷陵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被市推荐为科技推广三等奖。他又在全镇推广柑桔系统修剪法、柑桔平衡施肥、保花保果、病虫综合防治等柑橘标准化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种柑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应用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同时,他通过试验示范,在新农药、新激素、新肥料上大胆探索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更新群众观点,减轻农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多年来共推广各类新产品50多个,推广专用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累计达到13.5万吨,应用面积近11万亩。2009年开始推广十四项集成技术,重点推广柑橘密改稀技术和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柑橘高品质栽培技术,建示范园和精品果园30000亩,在他的努力下全镇柑桔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和单价同步提高,全镇柑橘已形成产业化格局,2005年鸦鹊岭镇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无公害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7年鸦鹊岭镇被定为绿色食品柑橘出口基地。

傅高忠不仅在技术上创新,而且在服务方式上大胆创新,为了适应柑桔形势的不断发展,满足农民技术和服务需求,于2005年成立了鸦鹊岭镇第一个柑桔协会。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之路,为会员提供技术、生资和产后销售服务,经过8年的发展,协会已网络和服务全镇18个村及周边镇的2000多会员和柑橘大户,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2008年被区政府表彰为十佳合作经济组织。2014年柑桔协会被全国科协评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示范协会。同时他在全区率先创建了“农技110”六位一体技术推广新模式,通过语音服务方式为更多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获得区科技进步奖。2014年他率先在全区成立了“傅高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投资4万多元,组建技术团队,发挥技术优势,发扬劳模精神为全镇农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个,推广新技术8项,2015年被市总工会授牌为“示范工作室”。

学术带头人

长期在基层一线推广技术,傅高忠清醒意识到,必须自己掌握过硬的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才能帮助农民运用技术增产致富。因此,他不断为自己“充电”,加强知识更新,强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推广能力,以此来带动整个产业的质量效益,提档升级。他先后通过六年时间自费、自学和函授毕业,拿到了一个中专文凭、两个大专文凭、一个本科文凭,个中艰辛,唯他自知。知识水平的提高使他逐步成熟,成为了一名技术过硬、深受农民欢迎的柑桔技术专家。他理论授课和田间操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本镇及周边农民欢迎和爱戴。每次培训都是最受农民欢迎的。1994年就成为宜昌县第一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十佳青年技术能手。2003年和2007年连续两届被夷陵区评为夷陵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是乡镇中为数不多的一个。2015年被区科协纳入第一批农村科普讲师团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他先后还开展了各种试验示范和技术研究30多项,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自90年以来,他大力实施科技项目,促进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有16个他主持和参与的科技项目获得省、市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本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和调研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农民贴心人

傅高忠技术过硬,平易近人,农民都十分信任他,柑农在遇到技术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他。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疑难杂症只要来找他,他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尽力而为,从不摆架子,讲条件,深入实际为农民解决“三难”问题,每到一处,他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群众联系,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咨询的电话无论何时都热情解答由于农民要求高,任务重,范围广,每一次培训都是事必躬亲,亲自备课,充分准备,非常负责,率先垂范,从不推诿,从不搞特殊化,他这种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赢得了全镇柑农的尊敬。每年他接待咨询人员达300多人次,电话咨询400多个。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傅老师”。他作风扎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经常深入村、组、桔园现场指导,“一辆车子、一把剪子和一张笑脸”构成了他长年奔波,不辞辛苦的真实写照,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镇每一片桔园,所到之处,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每年的春训中,他都是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他务实的作风赢得各级口碑,他成了最接地气的技术推广专家。多次被评为区镇“优秀共产党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傅高忠先后被团中央、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评为“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最美农技指导员”、被团省市委和省市科委评为“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被市、区政府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和区级劳动模范、被宜昌市委宣传部、科技局评为“十大杰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被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评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多次被评为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被区政府评为“劳动模范”等众多光荣称号,是夷陵区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镇人大代表、区三届党代表和科协代表.在荣誉的光环下,他并没有陶醉,他说脚下的路还很漫长,他要把荣誉变为动力,把科技变成生产力,为农民架起致富金桥,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为全区柑桔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宜昌市科协组宣部 夷陵区科协供稿)

首页  |  科协微信  |  科协一家  |  科普中国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01-2021
鄂ICP备13005063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    
联合主办: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