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5年“一带一路”湖北省中-非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在襄阳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探秘植物多样性,共建绿色生态家园”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形式,汇聚中非青少年及科研、科普及教育领域代表,为“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搭建起青春桥梁。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襄阳市科协、襄阳市教育局、襄阳市第一中学相关领导及专家,以及来自襄阳市第一中学2024级、2025级楚才班的学生参加活动。
活动在庄严而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襄阳市第一中学校长陶坤元及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非方主任罗伯特·吉图鲁(Robert Gituru)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中非友好合作与青少年成长的美好祝愿,强调了科技与文化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的文化推介环节,襄阳市第一中学学生代表以流利的英语生动介绍了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非方则通过播放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宣传片,系统展示了非洲在科研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聆听襄阳文化介绍
观看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宣传片
活动重点环节之一是“云探访”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方海外主管余泉老师的带领下,与会者线上参观了东非特色与濒危植物苗圃,通过生动介绍各种特色植物的特性及价值,了解蕴藏在植物背后的生命意义;并线上走进肯尼亚农业示范区,近距离感受在中方科研技术及人才的加持下非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中非青少年对生态保护与农业科技合作的直观认识。
“云探访”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专家报告环节也精彩纷呈。来自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非方专家罗伯特·吉图鲁(Robert Gituru)围绕《中-非中心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肯尼亚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作了深入浅出的分享。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徐耀粘副研究员则以《神农架的植被多样性》为题,介绍了蕴藏在神农架林区内的丰富植被资源及其生长与分布情况,提升了学生们对于湖北省内植被分布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引发广泛思考。
非方专家报告
中方专家报告
在中非青少年交流环节,双方学生围绕科技、文化、习俗等话题踊跃发言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跨文化沟通与全球议题的浓厚兴趣和深刻见解。
中非双方青少年提问交流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们分享了参与本次交流活动的收获与感想,整场活动也在友好团结、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中非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也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协同创新与文化共融提供了新的平台。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襄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襄阳市第一中学协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襄阳市教育局和襄阳市科协等单位的支持。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